肥田开桃花

肥田开桃花第6部分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最新影视网站无广告
    手走向前来,阴沉地说。

    负责村子的耆长姓陈名业,今年三十多岁。陈业原是平陵县衙的捕快,平日里只喜饮酒耍钱,态度玩世不恭得罪了班头,在一次任务中因贪杯误事被贬至胡麻赵村做耆长,编制仍挂在县衙里。原来的老耆长为人和善清正,加上农村本来也无甚大事,竟是十几年没用过板子。这陈业由城里的花花世界被贬入此,心中愤懑,来了只两年的时间已是动过几次大刑,因而村民一见他就不禁胆寒。

    里正为人宽厚,并不愿滥用刑罚,因此见陈业把方元本吓得呆住,就也向前一步,和缓地问:“唐氏,你别着急,有什么事情慢慢道来。都是乡里亲朋,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桃花见唐氏已然哭倒在地,怕她急伤了身子,赶忙上前和延煜一起掺起了她,然后朝着里正拜了一拜,“里正大人,是桃花让明亮哥把您找来的,就由桃花来说吧。”见里正默许,便款款道来:“前一阵子山上野果丰盛,桃花便采了一些做成饼子到县城贩卖,想贴补一下家用。在县城里,偶然结识了云天阁的赵掌柜,因听赵掌柜说城里的贵人因嫌腥臊不食猪肉,桃花就想着,如果能把猪肉做得如羊肉般鲜嫩,岂不是个赚钱的方法。所以,桃花就用卖饼赚的钱买了几斤猪肉回来试做……”

    听到这里,周围的人都吃了一惊,尤其是冯氏和夏氏,谁都没有想到这个赚钱的方子,居然是桃花一个小姑娘想出来的。

    “机缘巧合,还真就让桃花找到了方法。于是我就把做好的酱肉拿到云天阁,让赵掌柜尝一尝。因为桃花年纪小,担心别人觉得我胡闹,所以就扯了个谎,说是我娘的秘方……”说到这里,桃花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见里正微笑朝着她点点头,才继续说道“赵掌柜果然觉得不错,于是就买了桃花的方子,价钱嘛……”说到这里,周围的人都伸长了耳朵,仔细地听着。

    “就是赵掌柜引荐我哥哥方延煜进县学读书,并包下一年的所有资费。赵掌柜人好,担心哥哥离了家中我们娘儿三个生活困难,就包给了我们这个做酱肉的活计,一共三个月,还派了马车拉着材料把我和哥哥送回了家。”

    桃花继续气愤地说道:“哪知,才到家半天,奶奶和二婶就来了我家对娘破口大骂,说是我们偷了方家的秘方,还说如果不给她们,哥哥就是不孝,也不用参加科考了。”

    桃花跪倒在里正面前,朝着里正、耆长、望乡每人磕了一个响头:“这方子绝对是桃花自己想出的,桃花可以当面将做法写出,呈给大人,只是与赵掌柜已有协议,还请大人看后不要外传。既然奶奶说这做法是方家祖传的,那就请奶奶也说一下,便是奶奶不知道,爷爷总是知道的吧。请各位大人做主,在咱们大宋,偷窃可是重罪,怎么能这样污蔑我娘!哥哥一直苦读不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高中,难得有了这样的机会,奶奶的一句不孝,就……还请大人还我们一个清白!”说完,桃花又重重地把头磕下。

    冯氏和夏氏自从见到耆长来到,就缩在一边瑟瑟发抖,怕得要命。现在看桃花把事情说出,生怕里正听了她的话,赶忙扑出来哭诉道:“大人——可不能听这个小贱蹄子的话,这方子哪会是她一个丫头片子想出来的,明明就……就……我老婆子今天来只是要讨个公道,哪里是想把她们抓去见官——她说这话是坏了良心啊——”

    周围的乡亲见冯氏话里含糊,明明就是眼红了方子想要硬讹,眼下却又倒打一耙,都纷纷出声,“你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就是,还说四郎不孝,考上了朝廷也不敢要他……”,“还是亲孙女呢,一口一个小娼妇……”

    里正见冯氏还是嘴硬,饶是他想说和也没有办法。耆长可没有耐性了:“嚎什么嚎?你和小姑娘都过来,小声把做法给我说一遍,说不出来的就去城里领上十板子——”

    方元本见冯氏蔫了下去,委顿在地上,赶忙也跪了下去:“是我这婆娘疯魔了,胡言乱语,还请大人开恩。”冯氏见老头子这么说,心有不甘想要回嘴,却又没有胆量。

    里正伸手扶起了方元本,长叹了一口气:“方老头,你家……怎么总闹这种事?冯氏既然精神不济,就当好好医治。这唐氏并几个孩子,也不容易,虽说晚辈应当孝顺,但是你们也未免太过不慈!”

    被里正当着全村人的面说不慈,方元本的老脸羞得没有地方放,却只能点头称是。

    “污蔑诽谤他人,这等长舌之人就放过了?”耆长有些不满里正和稀泥的态度。

    “这……”里正又转向桃花:“桃花,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但是不仅要孝顺爹娘,爷爷奶奶也要孝顺。你爷爷已经认了错,你做晚辈的,就不要不依不饶了吧?”

    桃花赶忙答道:“当然,再怎么样,也是我的亲奶奶,里正能为我们做主桃花已经知足了。但是……桃花担心奶奶回去还会生气……哥哥就要去城里读书了……”

    “你放心,若是有人再敢传出这样的话,里正伯伯给你作证,可好?”

    里正又转头看向耆长:“你看,既然他们已经不追究,冯氏又有癔症,这事就算了罢!”

    “我听您的。”陈业不太情愿地答应着,最后临走,还拎走了桃花家的两条猪肉。

    送走了里正一行人,围观的乡亲也渐渐地散了。桃花回到屋里,感到了一阵的轻松。癔症,被里正在全村人面前说了有癔症的冯氏,今后她的话,旁人应该不会再偏听偏信了吧。

    第二十四章榆钱饭香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五月来到,香椿芽已不能再吃,好在又有了香甜的榆钱儿。一串串鲜亮嫩绿的榆钱儿压弯了树枝,抱着盆子,捡着低一点儿的枝桠,用手扣住枝条往下一撸,就摘下来一大把的散发着清香的榆钱儿。摘好的榆钱儿用水洗净,抓出去几把待用,在盆里剩下的切上一小堆儿葱花掺进去。往榆钱儿里面拌上白面和黍面儿,再撒上一勺盐,用手和匀就可以上锅蒸了。按说上汽蒸个十五分钟就行,但是眼下也没有表,桃花幺摸着过了一会儿就赶紧掀开锅盖,还被喷出来的蒸汽烫了一下,看蒸榆钱儿已经熟了,就用抹布垫着端了出来。

    锅里的水倒净,乘着火上的余温倒上点油,倒进去几勺蛋黄,桃花为了做酱肉去别人家收了不少鸡蛋,把蛋清都给用了,剩下了一大盆的蛋黄,怕会坏掉就加了盐也放进了地窖里面,这下可以天天吃鸡蛋可把延烨给美坏了。鸡蛋扒拉炒开,再把之前拿出来的榆钱儿放进去,因为蛋黄里面已经带了盐,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黄绿相间,看起来清爽有食欲。

    炒完鸡蛋,桃花一拍额头,差点儿忘了重要的步骤。乘着火没灭,赶紧又往锅里倒上少许胡油,急急地把几颗葱切成葱花,扔了进去,油已经烧得有些过热,葱花一进去就发出滋啦啦的声音变得发黑,桃花又向里面撒了一些胡椒,再把炸好的葱油浇在了蒸榆钱儿上面。

    忙活好了这才让延烨去后院招呼唐氏过来吃饭,哥哥延煜在十天前就已经进了县学,听说汤先生对他的考校成绩很满意,认为延煜今年州试大有可为。

    蒸好的榆钱儿饭有一股清新香甜的植物香气,混合着麦香闻起来像是夏天的味道,而浇了葱油的榆钱儿饭更香,吃在嘴里有嫩软爽口,偶尔咬到一两块炸得酥脆的葱花,更是会在嘴中爆开一个小小的惊喜。唐氏桃花延烨吃得香甜,尤其是延烨更是吃了两碗,结果被撑得难受,只能直挺挺地躺在炕上。

    桃花做晚饭的灶台一片狼藉,喜做不爱收的桃花跟在后面,看着唐氏轻手轻脚地收拾。唐氏手巧,不光体现在平日给孩子们缝衣服的针脚里或是用简单食材做出鲜美菜肴的手艺中,连做平日的简单家务也能看得出来。唐氏收拾碗筷敏捷又轻柔,比如去院子收起一个盆子,就会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把其他的脏碗筷也按顺序罗在手里,另一只手还能顺便把板凳摆好,只轻松地几下动作,院里就恢复了秩序。往盆里舀进清水,布巾上倒上一点儿草木灰,盆子里的脏碗在她的手上灵活地转动,转瞬变得干净,所有动作行云流水,而且没有一丝磕碰的声音。桃花觉得,看唐氏在干活儿简直是种享受。

    “桃花”唐氏收拾好灶台,擦着手叫桃花。

    “娘,什么事儿?”

    “我有点儿放心不下你哥……不知道他在县学里怎么样了……”方延煜以前也上过两年的乡学,就在邻村,离得近每天都可以回家。而和大儿子分开十天,这还是第一次。

    “娘,干脆等会儿咱们三个一起去一趟城里吧?咱们再蒸上一锅榆钱儿饭,乘着热给哥哥送去,估计他在城里吃不着这个。”

    “这……家里没个人能行吗?要不你领着烨儿去得了,回来把你大哥的境况仔细给娘说说娘就放心了。”虽然很动心,唐氏还是不放心扔下家里。

    “哎呀——咱们家的大门和菜窖都装了锁头,到时候一锁能有什么事儿呀,娘我都不记得你上次去城里是什么时候了,正好前天刚卖了五十多两银子,咱们也有钱了,就去好好逛逛呗——”虽说可以分批腌上每天有新的,但是运送还是很麻烦,所以赵掌柜让桃花一次腌好一批,再拿去酒楼的冰窖里保险。

    “娘上次去城里是和你爹去置办年货……”唐氏沉默了一下,“行,一起去吧,也该给你们扯点儿布做身新衣裳。但是还是先去你张婶家打个招呼,帮着照看点。”唐氏直接略过了离得最近的沈氏,沈氏在桃花家开始了酱肉生意之后又开始过来走动,今天家里醋少了,明天家里酱没了的总是来借,借过就再没还过。

    再看方家,冯氏自从上次一场大闹,在方元本面前彻底没了脸。村里的婆子媳妇们见了,也总要指指点点偷笑几句。冯氏吃了这样的亏,却更加心心念念地恨起了唐氏和桃花,每天嘴里都恶狠狠地咬着“小娼妇”几个字反复磨叨,倒真似魔障了一般。方元本并方德夏有些害怕了,就硬拖着她去了城里的医馆看病。虽说遮遮掩掩,却仍是被村里好信儿的人看见了,于是冯氏得了癔症的流言又被坐实了一些。然而冯氏再不甘,也不敢去寻唐氏的麻烦,正经地老实了一阵子。

    而更让冯氏心焦的是,老姑娘方秀秀的婚事还没有着落,再三嘱咐了大儿媳在城里给找一个好人家,那赵氏却一点儿也不尽心,冯氏心里盘算着,过完端午,就上城里的大儿子家住一阵子,自己亲自出面,不怕她不上心。

    然而在城里的赵氏却是有苦难言,她真的不是不用心,给方秀秀找婆家费的心力,甚至超过了她给梅花兰花操的心。方秀秀这个小姑,今年已经十七,眼看着六月过完生辰就十八了。这个年龄,不管是在乡下还是在城里都已经是老姑娘。就算不看年龄,方秀秀长得还算可以,但也只是尚可而已,然而本来打扮打扮还算是有几分的姿色,被她的五短身材和一身肥肉,也生生给带累没有了。好吧,就算是年龄偏大,样貌不行,若是能品性贤淑也好。可这方秀秀自小被冯氏娇宠养大,从没干过任何活,品行吗,像是和冯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赵氏实在是为难得很。

    第二十五章心气儿高着呢

    媒人口,无量斗。

    忍痛拿出一两银给了媒婆,赵氏心疼得拔毛刮骨一般。果然有了银子好说话,不几日媒婆那边便有了消息,说城南有一个铁匠二十五岁丧了妻,只留下了一个丫头,想要找个年龄大点儿的稳重贴心的再娶。赵氏一看,没有儿子、没有婆婆,还在城里有买卖,而且有一门手艺,日子过得很是殷实,打听到这么不错的一份儿,赵氏回到村里去向冯氏邀功,顺便吹嘘自己挪了陪嫁用了五两银子,没成想却被冯氏一口吐沫给吐在脸上,嫌自己居然给找一个大了那么多又是娶过妻的人,挨了好一通臭骂。方秀秀还阴阳怪气地说:“大嫂别是诚心作践我吧,梅花现今可是做了王家的姨太太。我也不指望找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可是大嫂也不能把我推给一个打铁的鳏夫啊。”

    冯氏又狐疑地问她:“你可是又收了别人的钱要把我的秀儿往火坑里推?”

    头一次赔了钱还没能赚到好儿,赵氏被气得一口气噎在了喉头,也没了好话:“娘,您这话说得太诛心了。我是这种人吗?不信你就去问问德春,为了小姑的亲事我的腿都跑细了,梅花兰花我都没操过这么多的心。小姑,我倒是想问问,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

    方秀秀想了想,挑剔地说:“家里要是城里的,我在乡下呆够了。年纪不能太大,长得不能太差。肯定得没成过亲,不和公婆一起住,家里不能太穷起码得请得起伺候的人,我可是不干粗活的。嗯……就这样差不多了,对了,以后不能纳妾。”

    冯氏在旁边附和着:“得是会疼人的,家里的银钱得秀儿管着。”

    赵氏感到可笑,她方秀秀也不自己找找镜子,婆婆还当她姑娘是个宝呀,看来真是得了癔症,病得还不轻。但是话又不能直接说,“小姑,你看……这城里的人,请得起奴仆丫鬟的人家,迎娶正房娘子又不纳妾的……谁会愿意娶个乡下的,就更别说还得年轻、长得好、没有公婆了。”

    冯氏跳了起来:“老大家的,你什么意思?嫌弃秀儿是乡下的?那好,明天秀儿就和你一块儿进城,以后秀儿就住在油坊了!这店可是你爹和我开起来的,还没归了你们呢!你拍拍胸脯子,你丧不丧良心!你别以为我不知道,梅花现在受宠着呢,你们家兰花可都和县太爷家的千金一起玩,穿金戴银的,对自己的亲妹子这么作践!你安的什么心!好哇,你找不着是吧,我自己找!我明天就带着秀儿进城,我自己去见媒婆!”

    赵氏听冯氏这么说,心里一个格楞,她这么多年自家当家都过惯了,要是伺候着婆婆和小姑,她可是一天也过不下去。再说了,这些年来他们两口子回来就哭穷,克扣下来的银钱可都添置了自己家里,还存下了一笔,再加上年初他们哥三个去贩私盐,那本钱其实被自家男人和他弟弟平分,最近梅花也塞了些银子给她,加起来已经可以买个宅子了。自己正在四处打听商看,这个关头要是婆婆来了城里,听到了风声可不得了。

    想到这里,赵氏又挤出一个笑容:“娘,哪还用劳动您老人家,既然小姑不满意,那我就再继续相看,一定寻到小姑可心的为止。一大家子都挤在油坊后的小房子里,怕是你们住着也不舒服,还是我多跑几趟来得方便。”

    冯氏冷哼一声,“算你乖觉,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这个家还没分呢,就想着什么都往自己的怀里捞,你告诉德春,秀儿可是他嫡亲的妹子!”

    赵氏连连点头,伏低做小哄得了冯氏和方秀秀高兴才回了县城。

    刚到县城,就听到了一个喜讯,梅花有喜了!赵氏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大惊,这个时候判出喜脉,那孩子可还不一定是谁的!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当初可是给黄老婆子送了重礼,她的那药确实好用,虽说让梅花遭了点儿罪,但是值得!那王家人可是一点儿都没有察觉。王姑爷成亲也这么多年了,一点儿动静都不见,可能真是个不成的。可是他们家请了高人批的八字儿,就算真的不是他的,也是他的命数。这个孩子,王家人相信高人,肯定是不会怀疑的。黄老婆子哪儿,要是败露了她也没有好儿。所以,只要狠狠地瞒着,这个孩子,今后可能就是王家的唯一后人!那梅花儿的富贵,自己的富贵,可不就都到手了!

    想到这里,赵氏笑出了声来。赶忙上了街采买了各种补品,王家虽说什么都是好的,自己这个做娘的总也得表示表示,那个黄老婆子……也得给她把话再点明白点儿才行。

    桃花来县城的次数不能说是不多,但是这样全心全意地逛街倒还是头一回。走在铺着青砖的路上,看着路两旁花花绿绿的招子,听着两边的闲谈叫卖,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尤其是上了城中街,光是两侧或峥嵘轩峻或层楼叠榭的华美建筑也够桃花看个过瘾,当然她觉得最壮美的还是云天阁,不说酒楼的主体,单说从街上看见后院的花园,树木山石翁伟氤氲,美景之间还有高亭雅座,都是令人望之神往的。

    赵掌柜正送一位贵客出门,瞧见了正在张望的桃花,笑着招呼:“桃花,今天进城来买过节的东西?这位是你母亲吧,多亏了大嫂的好法子,现在这酱肉做的菜色可是广受好评啊!”

    唐氏赶忙回礼:“赵掌柜客气了,乡下土法,能入得了您的贵眼,实是妇人的福气。”

    “哈哈,桃花,你今天可是要来我云天阁吃饭?”

    “今天是进城看哥哥,午休后再来,赵掌柜能不能给我便宜些呀?”桃花笑嘻嘻地讲着价钱。

    “云天阁的菜肴从不降价,但是请上你们一请倒是可以,你看如何?”

    “那当然好啦,谢谢赵掌柜,说好啦,我们晌午就来!”

    唐氏有点儿不安,“让人家请咱们多不好,还是换一家……”

    “娘,我当初卖饼的时候就想着咱们一家什么时候能来这儿吃上一顿,难得赵掌柜要请,咱们就别推辞嘛——”桃花赶紧拉着唐氏走开,省得她又变卦。

    第二十六章珍馐美味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对于女人来讲,逛街,永远是逛不够的。虽说心疼花钱,但是几个孩子都缺衣裳,桃花年纪到了也该打扮一番,后日便是端午总要买些蜜枣糯米……零零总总,唐氏也逛起了兴致。有哪个女人不爱购物呢,只是手头拮据压抑了而已。仔细给几个孩子挑着布料,唐氏恍惚地回到了年轻时的生活。

    “桃花,这个鹅黄和果绿,你中意哪个?”很快地给大儿子选了一丈天青的苎麻布做直袖褙子,两丈白的做里衣。给延烨买了五尺猩红的,在他的强烈抗议下改要了赤青的。这苎麻布比普通的麻布一丈要贵上十文,但是做成夏衣清凉离汗,最是舒服。到了给桃花选,唐氏就更是费了心,桃花今年已经十二,再过几年就能议亲了,却天天一点儿打扮的心思都没有,眼看现在手里松快些,唐氏决定给桃花好好归置一下。于是直接看了绢,这绢虽说比不上绸缎精致细腻,但是比起麻布要轻软上不少,唐氏仔细地摸了又摸,挑中了两种。

    “娘,你怎么给我挑这个,绢的料子太薄,不禁穿。再说了,这两个的颜色都浅,太容易脏了。”桃花一看,这轻薄光滑的料子哪能穿得住,直接拒绝了。

    布庄的老板娘一听桃花的话,笑了:“小姑娘就得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哪能像混小子一样专挑那厚实色重的布料穿?我们的这绢都是江南运来的,你摸摸这料子,润得比起缎子都不差。”

    唐氏最后还是买了五尺鹅黄的绢并五尺的果绿带的罗绫,还另买了一尺的桃红软缎,给桃花做鞋面儿。桃花磨了她许久,威胁她不买自己就不穿,唐氏才只好给自己又买了五尺的土黄苎麻。最后算下来,染色的苎麻料子一丈五十文,绢布五尺一百文,罗绫五尺一百五十文,缎子一尺八十文,总共花了七百三十文。唐氏又领着桃花延烨逛了绢花铺、杂货铺、粮油铺三个人手里都成了满的,才到晌午,去找了午休的延煜。

    县学位于海日道上,周围是平陵县权贵人家的住宅。平陵县的县学发展较好,朝廷每年都有拨款,补贴学生的一日三餐,更兼束?不菲,考教严格,只有学生三十余人,皆是本县的俊秀人物。县学里有汤先生并李先生两位学官,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另有博学的州郡长官,偶尔过来给学生讲经论史。

    见娘和弟妹来看望自己,延煜很是高兴,将他们带来的吃食分给平日里关系好的几位门人,便向先生请了假随他们出来。

    自从来到这里,桃花就没有吃过什么高级的吃食,非要论价格最贵,可能还是当初十文一个的肉包子。然而来了云天阁,桃花才知道自己往常的饮食如何粗鄙,也深深地庆幸自己的酱肉好在是作为食材供应的。

    因为晌午二楼的雅阁早已订出,赵掌柜还是给桃花他们寻了一个两面靠窗的好位子。云天阁地基甚高,入门便要爬上十几节石阶,因此便是一楼,往窗外望去也可俯瞰人群。桃花他们的桌子位于大堂西北角,从西面雕窗望去,可见街上熙攘的人群,足下踩着丝履的娇小姐,背上扛着货物的壮汉,拄着拐杖的老者,从暗处观察,别有一番趣味儿。从北面的轩窗看出去,则是云天阁的花园,一花一石,皆是景致,一草一木,无不精致。东南两面,早有伙计用嵌着琉璃的屏风隔开,自成天地。

    赵掌柜见他们四人,除了方延煜俱是妇孺孩童,叫来的菜色并不多,却是道道精彩。一盘三鲜笋炒鹌子,笋片鲜嫩脆爽,尤其是那鹌鹑,用快刀将鹌鹑的肉片成薄片,裹了蛋清与豆粉,热油滑过,再佐以羊肉清汤微煮,鹌鹑肉的嫩,羊肉汤的鲜,笋片的清香都汇聚到一起。

    第二道是酒醋蹄酥片生豆腐,猪蹄片片儿,下油炸酥,乘热摆上一层生豆腐,再烹入上好的西凤酒与陈醋。此菜比较重口,香气浓郁。大宋还没有黄豆,市面上所售的豆腐多是黑豆、绿豆所制。而云天阁用的是豌豆做成的豆腐,清甜且没有豆腥味。高温的有国内烹入酒醋,豆腐瞬间半熟,滑嫩咸酥,桃花几乎将舌头都吞了进去。

    第三道是一碗玉真汤,桃花看不出汤里的成分,是浓浓的奶白色,用勺子捞下去,底层有一些顿得半融化的粳米,有一股浓浓胡椒以及姜茴的香料味道,桃花觉得不好喝,唐氏却说这汤调治寒气,非让桃花多喝一些。

    另外两道菜相对普通一些,青虾辣羹因为没有辣椒,胡椒调的辣味对桃花来说太寡淡了一些,一道清炒冬瓜,因为临近端午,赵掌柜还贴心地让伙计送上了一盘粽子。每个粽子个头儿不大,只有桃花的半个手掌大小,要开之后,吃到的竟是杨梅,酸甜爽口,作为饭后甜点实在不错。还上了一壶“汤药煎点茶”,装在磁州窑的白底黑花儿杯中,更显得汤药清亮透彻,让桃花好奇的是,这茶水里不仅仅有茶叶,还有栗子、芝麻和胡桃!难怪叫煎点茶,看来是茶水和点心煮在了一起。

    这一顿饭,桃花和延烨一面吃一面感慨,恨不能长个大点儿的胃,便是哥哥延煜也感慨:“往日只闻这云天阁是齐州第一店,今日一尝,果然不同凡响。”奇怪的是母亲唐氏却没有多少惊讶,只是安静地吃着,间或给桃花他们夹菜,举止中却透露出一份熟稔和怀念。

    吃了美食,长了见识,桃花莫名地对赵掌柜多了一分敬畏。看着他笑眯眯地送自己,桃花决定把他在自己心目中的老狐狸指数再提高上几分。

    酒足饭饱,延煜回了县学。唐氏又拉着桃花继续“征战”,买了蜜枣、糯米等一干食物之后,两人的手里都是满满的了。唐氏忽然被路边的一家小店吸引了目光。

    第二十七章被贼惦记上了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href=”lwen2”trt=”_blnk”≈lwen2平南文学网)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这是一家叫做“五明斋”的扇子铺,掌柜的说上古时舜帝为了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造出了武明扇,便成就了最初的扇子。武明斋店面狭小,将两只钻满孔洞的粗竹竿立在门外,将扇柄插入孔内,形成了两颗“扇树”。柱子上的扇子款式多样,但多是竹扇与纸扇。见唐氏驻足,掌柜将她们引入店内,介绍店里的好扇子:“这位娘子你瞧,这支扇是小店托人从汴梁进的货,东京那里正流行这个样子。这扇面乃是真丝的,您摸摸,滑得如水一般,扇面上的莲花可是东京汴梁‘轩锦阁’绣娘的手艺,不中意?你再看看这把,这是江南的折扇,不用可以收起,折起来能够放入靴内,给令公子买一把做靴扇再好不过了。我们还有武陵夹纱扇,金陵柳氏扇……”

    唐氏手中翻看着一把青阳折扇,“桃花,给你哥哥买一柄这个不错,就要入夏了,学堂里闷仄,需要一柄扇子。”

    “好啊,到时候大哥和朋友探讨学问,聊到高兴从怀里掏出扇子哗——地打开,很有派头呢。娘,我看你也买一个吧,娘你要是摇着团扇一定好看。”

    唐氏嗤笑一声:“都是老太婆了,还摇什么团扇,摇一把芭蕉扇还差不多。”

    一把青阳扇五百文,又买了一把竹篾编的扇子十文钱,掌柜的很高兴,看他们衣着朴素,没想到还卖出去一把好扇子。

    “娘,他店里的那些扇子可真漂亮,还有在扇柄上镶翡翠的呢!一定很贵吧?”桃花有些试探地问唐氏。

    “扇子好坏不看这个,他的那把扇子扇面绣工普通,镶的翡翠成色也不好。要说扇子,娘过去有一把桐花凤罗扇,那才是……”唐氏忽然停住,看看一脸期待的桃花,“……娘过去见过更好了,好了,赶紧回去吧,晚了天该暗了。”

    来时还兴致勃勃,但是逛了一天,再拎着东西往回走就疲惫不堪了。桃花把有些勒手的布料换了一边拎着,“娘,你看,咱们家是不是可以买个牛车呀?”

    延烨抱着最轻的蜜枣,不时低头嗅一嗅它香甜的味道,听到桃花的话,兴奋地:“娘,可以吗?咱们可以养牛吗?”

    唐氏略一寻思,“咱们家的地不多,娘自己也能忙得过来,酱肉赵掌柜还派人来取,应该用不着吧。买牛是笔大开销,还得买车、耕犁、牛套,可不是一笔小钱。桃花,娘知道你现在赚了不少银子,但是酱肉的这个生意毕竟做不长久,而且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变数,还是稳妥点好。”

    “是,但是等到春种的时候呢,娘自己就忙不过来了吧。而且大哥要准备考试,娘你能舍得让他回来帮忙吗?再说了,现在大哥也在县里读书,咱们得经常过去,没个牛车太不方便了嘛……”

    延烨赶忙接口道:“娘,要是咱家买了牛,喂牛放牛的活儿你都交给我吧,我一定把它照顾好!”

    看唐氏也有些心动,桃花赶紧继续乘热打铁:“娘,其实我还有些其他的赚钱主意,但是得多去城里看看才行,没个车实在太累了……”

    唐氏见两个孩子这么热心,只好妥协道:“好吧好吧,那咱们就看看。先找你们武光叔问问,得打听好了再决定。”

    桃花和延烨大声欢呼,显然已经当做唐氏同意了,尤其是延烨,简直就把未来的牛当做了自己的宠物。三个人说说笑笑,漫长的路途也变得短了许多。

    还没等走到,就远远地听见了张氏气愤的声音:“臭不要脸!也不怕天打雷劈!要是被老娘给抓到,看我不打断你的腿!乡里乡亲的你也敢下手,你穷疯了吧——”

    唐氏赶紧几步跑到了家门前,只见张氏手里拎着根扁担,正朝着东边叫骂着,而院子南面儿竹篾编的篱笆,赫然倒了一片,歪歪扭扭的桩子上,还挂着一条布料,上面沾着血迹。

    “这是怎么了?”唐氏大吃一惊。

    张氏见到唐氏回来,脸上带过一点儿惭愧,“妹子,真是对不住。你看,你让我帮你照看着点儿家里,中午我家的三小子肚子疼,我在家里忙活了一会儿他才过来。老远地一看,吓了我一跳!影影焯焯地有人在砸你家的菜窖,我赶紧跑过来想把他给堵住,结果……让他给跑了!”

    唐氏和桃花听说遭了贼惊得一愣,赶紧前去查看地窖,好在,锁头只是被砸得变了形,却还没有被打开。唐氏进了屋,只见炕上的炕柜被翻得底朝天,全家的衣服都凌乱地扔在炕上和地上,甚至就连炕席都被掀开来了。张氏也跟在她的身后进了屋:“太对不住了妹子,你看,你是相信我才让我帮你照看,结果……”

    唐氏和桃花见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丢失,松了一口气,“没事儿,嫂子要不是你,那贼可就把地窖给撬开了,我这屋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丢了也没啥,但是地窖里的酱肉我们可赔不起人家。所以说,是你救了我呀,这事儿怪我,明明知道家里的这摊子招人眼,还扔下家里进城去。”

    桃花也在旁边帮腔:“就是啊,张婶,多亏了你把那贼给赶跑了。明日弟他肚子疼没事儿吧?”

    张氏见唐氏他们并没有怪罪自己,这才松了一口气:“没啥事儿,臭小子不懂事儿,吃东西没尽藏。今天早上我把你们给我家的酱肉给蒸了一条儿,好家伙,我这几个小子就吃起来没够,这不,就是撑的。我给他煮了一碗山楂水,喝下去泄出来就没事儿了。菜窖是没事儿了,但是这屋里可是遭了秧,你们再好好看看,丢了什么没有?不行,我得去里正那说说去,太不是东西了……”说到这里,张氏压低了嗓门:“虽然没有看真亮,但是那人的背影,我瞧着,怎么像是赵老大家的如松啊……”

    桃花心里一震,那个赵如松,不就是梅花的吗。

    第二十八章看家丑狗

    张氏在唐氏和桃花的再三安慰下,终于放心地走了,桃花托她帮忙给里正带个话,也不用说是谁或者丢了什么东西,就是告诉里正一下这个事儿。听她这么说张氏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同时还有点安心。毕竟,偷东西的人她没有看见正脸,私底下她可以和唐氏推测是赵如松,但是若要她这么和里正说,她也不敢。

    在桃花看来,家里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损失,张婶又是唯一的目击人而且没有看清。这种情况下去找耆老也没有什么用,根本就没有证据嘛。所以只是让张婶去帮忙备个案,希望那小偷能够警醒吧。

    等张氏走了,桃花赶忙跑到了院子的水缸旁边,开始把大缸里的水往小缸舀。等变得少了,费力地把缸挪开,刨开地面,露出了几个银锭子,唐氏和桃花心中悬着的大石才落了地。

    大宋并没有钱庄、银行之类的机构,财产只能放在自己家里。桃花家最近被村里不少人眼红,但是防盗级别又实在太低。她们换了几个地方最后才决定了埋在水缸下面,万一遭了贼肯定会先去翻找屋里,一定不会想着把院子里装了半下水的大缸挪开挖一挖地下。

    唐氏趁着夜色把银子又原样埋了回去,拍拍胸脯:“多亏你的鬼点子多,要是放在屋里可就糟了。”

    桃花还是心有余悸:“娘,真的有人惦记上咱家了。我看光是埋在院里也未必安全,不如我明天去武光叔家里买只狗来得了,顺便打听打听牛车的事儿。”

    赵武光,在胡麻赵村,谁家有牲畜方面的问题,都会去找他,不管是杀猪、买牛、养狗,他都是一把能手。赵武光家更是除了里正、望乡家外第一个买上牛车的人家。虽然现在村子里有牛的人家也不少,但是要论懂行,没有人能比得过他。

    “武光叔——”桃花到了赵武光家的院门前,才一走近,院子里就传来了的狗叫。桃花赶紧停下脚步,可不想它们冲出来攻击自己。

    “桃花来啦,你武光叔不在家去县城了,快点儿进来。”赵武光的老婆王氏听见声音出来招呼着,她向着院子里的两条大黄狗呵斥一声:“闭嘴!”它们马上哼唧两声,安静了下来。

    桃花随着王氏往屋里走:“婶子,你家养的狗可真听话。我听说你家狗前一阵子生了一窝崽子,我想买一只。”

    王氏家的院子非常宽敞,院子中间有井有树,树下头还摆着两张胡椅,看起来像是带靠背的折叠椅。王氏在一张椅子上坐下,桌边还有她纳了一半的鞋底,“都已经三个多月了,咱们村里来买的人不少,已经卖了。”

    桃花遗憾地说:“一只都没了吗?真可惜……我家昨天遭了贼,多亏张婶看见给赶跑了。婶子你也知道,家里现在就我们娘儿仨,遭了贼昨天连睡觉都不安稳,才想着来你家买条厉害点儿的狗……”

    王氏一听,吓了一跳,“老天爷呐,咱们村儿竟然有贼?这,这可真是,可丢了什么东西没有?报官了没有?”

    “那倒是没有,家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把我们给吓坏了。对了王婶……”桃花凑近了王氏,小声地说:“我们帮云天阁做酱肉,赵掌柜把工钱提前预支了给?br/≈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