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庄子

一个庄子第19部分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最新影视网站无广告
    消息,几乎所有人都起身给王魁行礼,有的鞠躬,有的磕头,而有的老人则轻轻哭泣,看见这样的场景,有心再劝王魁考虑考虑的几个人也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接下来是商量具体怎么安置的问题,一百多号人马虎不得,所以王魁只能暂时将赵家村人留在门口,领着两个村长一众人进了竹林人家。就在王魁那头安排完赵家人落户竹林的时候,易城却是另一番景象。

    易城城墙并不算高大,只有一丈多高,王魁第一次看见的时候,才知道这是夯土板筑的城墙,外面并没有包砖和现代人们能看见的大多数城墙并不一样。后来才知道烧砖原来是很贵的,只有极其少数人家房子的局部才能用的起(而王魁的修竹林人家的时候造价很高也有这层缘由,后来修度家仓库和和家铺面的时候就注意少用很多),绝大部分还都是夯土墙垒的房子,城墙哪里能用的起砖。

    现在在易城那低矮的城门洞口站着几个面相凶恶拿着鞭子的门兵,而有许多如赵家村人一样乞讨的饥民正站在离着城门远远的地方,散在官道旁边,怕是有近千。

    “赵二,赵二,可算找到你了,快,收拾东西跟我走,别在这里等了,村长给咱找到落脚之地了……”

    “什么?真的?”被叫的人有些难以置信德问。

    “那还有假,也是个山村,里面有个大户,他同意咱们在他们村子附近落户,村长正等人家给我们指定地方呢,叫我们几个会来寻你们。”

    “狗子,那大户肯养我们?”赵二还是担心生计问题,他们向千方百计的进城,也就是觉得城里始终好谋生些,所以当初没有跟着村中的人一起继续南下,不过人数众多,等机会入城又岂是那么容易。

    “人家又不傻,干嘛养我们?不过他答应给壮劳力一份口粮,而且帮衬着我们落个角而已。”狗子说着笑了笑。狗子并不知道,他离开后王魁在老村长等人的劝导下改了主意,并没有让赵家村人住进竹林来,而是为他们寻觅了竹林村西面的老林子,准备把林子平了,让整个赵家村落户进去。

    “那也成,眼看冬天就到了,总算有个地方肯纳下我们了也好。婆娘,来,收拾东西,咱们走!”说着,赵二便喊着家人开始打包细软。不过赵二根本没有注意到,离他们不远的一些人从他们开始说有人收留他们的时候就开始竖起耳朵听了。

    王魁的一时的良心现,结果是给自己和竹林带了个超级大麻烦,善人不是那么好当的,尽管王魁从来没把自己当善人看。

    不过,古语云:福兮祸所依自然有理,然亦可能祸兮福相伴,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第十四章交易和未来

    第十四章交易和未来

    赵家村虽然人数缩水一半,不过好在来的都是一个姓的人家,所以比较团结。而想要在竹林落户下来,先要解决的就是住房和粮食。

    王魁的食堂路改造并没有因为其他的事情而中断,安置赵家人之所以安排在村西的老林里,王魁想到的就是可以把那片林子筏出来作原料用,不但供给他们自己搭建临时住所用,也可以低价卖给王魁或从王魁这里换取其他物资。

    而王魁答应的雇佣他们青壮劳力的事业安排下来。清点出来共有六十一人看得上眼,其中二十个身体条件够好的丢给了大洪,开始家丁训练;剩下的人则冲入修房的队伍里面去。虽说多了点,但好在这些人要求也并不高,王魁除了供吃以外,他们的工钱都只有现有人员的一半而已。

    就在王魁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竹林客栈生了一件小事,不过却是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被后来的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对于这事请,王魁早有预见,却为城乡到来的这么快。

    楚行南市王魁名义上的大哥,不过他们却没怎么来往,除了那次路过竹林外,再没有什么交集了。一晃几个月,王魁的竹林人家待客无数,渐渐的有了常客,也就是那些常年跑货物的人,已经开始毫不犹豫的改道走竹林路了。而这其中就包括楚行南家的货队。

    吴彬和楚行南一样是个药材商人,不过他走的是药铺生意,在绍州有七八个铺面之多。西南多药草,所以吴彬也时常到西南来收集货物,这次也不列外,不同的是,这次吴彬遇到件好事。

    本来想先到南怀,转道西进黎平府的,不想入住竹林人家的时候,碰巧遇上了送货的楚行南家货队正在盘货入住竹林,浓浓的药草飘香自然逃不过吴彬那天天和药草打交道鼻子。一番询问之下,吴彬结识了楚行南的副手――一个叫刘乡的掌柜。

    “刘掌柜,其实说起来,你们这次运的草菇我可是急需啊,不过看起来你们带的也是有主之物,着实眼馋死了,呵呵!”

    “哦?这好办啊,我们刚刚从黎平府、靖州购进不少,如果价钱合适的话,吴老板想要,只管说并不是什么难事的。”

    “真的?好,好,价格好说,咱们都是药商了,断然不能亏了刘掌柜的……”话是如此,不过越是老商人,越是免不了讨价还价说上一番。

    也就是这个时候,王魁从外面回到家中便听说楚家的小货队来了,他也没问问清楚,以为楚行南也来,所以兴致勃勃地跑来向要好好聊聊,临近东厢房刘掌柜房间的时候,便听到了两人的谈话,王魁也才知道来得不是楚行南。

    “……不是我不想,是真的没办法的,楚家确实没有马队,不然不会不帮忙的,但是,咱们不是也在价格上让步了嘛。所以……!”说话的是刘掌柜。

    “哎,可要是这样我不是也亏了点嘛!”

    ‘咚’‘咚’‘咚’王魁的敲门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

    ……

    “这好办,南怀和家的马队在竹林刚刚开设了分铺。我和他们也算有点交情。我看这样吧,刘掌柜给我写各条陈,把你们商量好的买卖情况……也就是价格啊,数目,哦对了,最好谈好成色,别到时候为这个把买卖搞糟了。运送的事就交给我。最后的交易如果放心也可以交给我。到时候刘掌柜凭条陈来我这里结买卖的款项就可以。”当然,王魁不会光作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他又接着说道:“不过咱们交情归交情,买卖归买卖,这可不是免费的,我会收取适当的费用就好,不过这个咱们一会再谈。先是两位的买卖得谈成了我这边才好说,两位觉得呢?”

    到来到去,其实两人的问题就是价格而已,既然王魁从中协调一下,还有人联系好了运输问题,自然买卖成功。而王魁最终拿到交易额的百分之二十,大概十六两左右(运费王魁出)。

    “其实大家都是老商家,我看以后合作的事情还很多嘛!不如咱们就这么定下好了,今后也可以按这样的规矩办事,刘掌柜给我理一个你们药材的买卖价格,放心,你可以先通知我大哥,而我以竹林人家的名义保证这些东西不会泄露出去。而吴老板这边,你需要什么药材,不光药材,凡是你想要得,你也可以理个单子给我,写好数目,价格,或其他要求,我也可以帮你打听,一旦我觉得买卖可成,竹林人家负责先帮你买下,让侯通知你,你满意了,我们则负责将货物送到你就近的货栈或仓库……”

    贸易中介,货物中转,或别的什么称呼吧,不过王魁不关心她叫什么,王魁想要的是把事情先做起来,只有这样,竹林最终会成为一个中心,而不只是一个路边小摊。

    一切谈妥,虽然后面的计划只是有了一个初步的协定,大家没有正式成交。但王魁还是非常开心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随后王魁便找到了和数――建立一个新的码头,和数也得到了和家上层的赞赏,所以被分配到竹林这个新铺做了管事。和数托竹林或说托王魁的福,现在也算是志得意满,王魁找他谈事情哪也就是护理加友好的事情,自然水到渠成,价格公道,谈定运费是一两,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王魁拿到五两,抛开人工费,利润在二至三两。

    “魁哥,怎么又找事做?不是说等竹林客栈安定下来就安心作个富家翁吗?”夜里,王魁和依依都习惯了在床头先聊聊。别奇怪王魁和依依为什么会同居,没有经历两宋时期的思想禁锢,大唐遗留的开化之风气尤在,依依虽然心里并不喜欢,但她也不回执著王魁操办一场婚礼,只要能开开心心的过日子也就好了,王魁则有自己的打算,他想把婚礼办的有模样一些,现下没有精力,那就推后一点而已,反正自己的女人又不会跑了。

    而依依谈到的话题自然就是王魁刚刚和刘掌柜等人谈妥的买卖。

    “是啊,我没改变我的想法,不过既然做买卖了,咱就的把买卖做活起来,所以……算了,你放心,我有分寸的,我不懂得事我不会乱插一脚的。对了,客栈现在怎么样,前段时间菜的问题解决了吧?马上入冬了,可得提前预备着。”

    “嗯,知道,全叔早就想到了。已经把咱们家后院的地窖扩了好几倍,现在每天都在往里面堆东西,估计到时候。不光咱们够用,就是整个村子节约点咱全供上都行,啊……”依依安静的回答,最后还打了个哈哈,眯着双眼,似乎有些困了,但看起来极为可爱。

    “哦?我怎么不知道,乖乖,给我说说。”边问,王魁忍不住伸手捧了捧的脸。

    “呵呵,你每天跑房跑地的我看都昏了头了,哪里还会注意到这些,地窖可以慢慢挖,所以全叔都是请村里的女人和孩子加上内务组的家丁做的。东西则是从四周村子买的,现在都会有人主动拿着各种菜来我们家了。也不奇怪,谁叫我们家出的价钱都比市价高些……!”一边给王魁解释,依依用脸蹭了蹭王魁的胸口,随后抓着王魁的手轻轻捂到自己的另一边脸上,一切都显得温馨极了。

    “唉……!”轻轻的叹了口气,王魁又想起了流浪到竹林的赵家人,对比自己现在的情景,似乎人生也没什么不满意的,所有的东西都值得自己珍惜。

    只是王魁都没想过,越是值得珍惜的东西,越容易弄丢,而你就越想要保护好它,只是事事无绝对,想要保护好一样东西又谈何容易,尤其是乱世,尤其是纷繁动乱的五代十国。王魁忘记了,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没有哪一个角落是可以富足和和平共享的。

    也不知道等到有人想要灭掉王魁所拥有的那一天,他这个平凡慵懒的人是不是可以警醒,是不是可以改变。

    但愿吧,至少有依依,有斌子、大洪、全叔在为他祈祷,为他奋斗,人心总是世间最可恶,最难揣测,也是最真实,最宝贵的东西。

    第十五章单身的好处

    第十五章单身的好处

    吴彬和楚行南两家的生意做得很直接,很快,也很舒心,王魁拿了刘掌柜的信件交给家丁付波,没几天,付波便从南怀楚行药栈带回了指定的两样货物,不多三条驮马而已,但同时带回来的还有楚行南的一封信和一张楚行药栈价目表。

    先把吴彬的货物点收,现结了款项。然后王魁早来全叔,一起看看(王魁自己认字还有些困难,没怎么研究过)楚行南有什么话这么郑重,居然还写信。

    “呈魁弟安康:

    当日一别已余数月,

    ……

    不想,今日得贤弟相助,与绍州吴家做成买卖,更闻下人报之你已达成协议,长期同商,兄不得不感慨弟之才华,如当初结交时所言,他日必定亦是响彻一方的大商贾。

    ……(略千字)

    今日与弟之货品清单,并无报实价,均虚报两成,非兄不诚,然,有一点不得不提之,商贵信,而弟售货之法虽新奇,但无保证之凭,如报之以实,则有强讨之嫌,却无还价之余地,望弟思之,慎之!……”

    楚行南确实有几分见识,简单的一笔买卖一份清单,他看出了王魁可能从中得到的利益,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这里面可以获得的好处。也许他没有王魁看得远,但不可否认,也许他比王魁看得更全面,特别是行商的细节上。

    其实楚行南给王魁的这封信,主要的意思就是一定要注意交易中定价的问题,一定要留有余地,比如跳蚤市场里做买卖一样,一件喊价一百的商品肯定不值一百,甚至八十都不值,所以王魁出价上一定要注意分寸,而每个时代都是有不同,楚行南讲出自己的价格有八成是虚报的,王魁细想之下,便明白里面有的不但是支持,还难能可贵的包含着信任,小小的让人感动。

    竹林客栈的大门口。

    “这是什么?”一个入住的客人看见大门旁边的院墙上贴着两张大红的单子,不明所以便开口询问自己的下人。

    “回老爷,听竹林的伙计讲,这是竹林卖药材的品类。”伙计与伙计之间的聊天时很平常的。

    “噢?那这张呢?”

    “这张不知道是谁家想要购买的货物,也是药材。”伙计知道的真不少,他哪里知道,这是王魁特地交待给客栈伙计的,凡是谈起这两张告示的时候,一定要给人说得清清楚楚。

    “可惜没有咱们要的货物,不然也确实挺方便的。”看得出这个商人并没有把他当什么大事看待,但言下之意到觉得没有自己要的货物挺可惜的。

    这两张自然就是王魁弄来的楚家出售货物、吴彬购买货物的清单,上面写明出售价格以及购进价格,当然王魁写的都是虚报两成。

    现在竹林客栈的生意远比王魁想象的要好得多,平均每两天就能迎来一批商客,竹林的人气却已经开始上升了。而收入方面,由于人员都使用的是王魁竹林人家的家丁,工钱并算在,所以尽管没有多少收益,但时客栈的运作已经没有那么让王魁操心了。

    王魁目前的重大负担就在于,一个是修路队伍,一个是赵家村的生计。但王魁也明白,有一个关键的现象是非常值得庆幸的,竹林村户收入在实质增加了,判断的依据就是竹林小卖部的生意尽然比以前好了很多,从林雷老爹的上个月账目上看,就是那么微薄的利润,现在不但够林雷的工钱,还挣下了二百多文。

    竹林小卖部主要负责竹林村户的粮食,日常用品的供给,全部从南怀统一进货,王魁收取的利润还不到百分之一都能挣钱,那只说明竹林人的生活已经有所好转,尽管他们用掉的钱都是王魁出去的工钱(从王魁到竹林购置土地开始算),但至少说明出了王魁的收入以外,其他方面是良性循环的,一旦竹林客栈的生意能够超过王魁的支出,那么王魁有信心让竹林人跟自己一样富足起来,到时候自己便有了合适的地主身份,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切也就上了正轨。

    就在王魁高高兴兴的思考着自己美好未来,想象着自己过上小资生活的时候,竹林八户找到了王魁,什么是竹林八户?不就是卢寒青、卢平雄、潘小四、林雷、张行水、李德刚、三牙还有王德厚等八家,至于什么这么喊,不是王魁无条件‘没收’了人家家产这事给闹的,当初有人说这几家人傻透了,也有人说这几家胆子太大了,后来几家人全靠王魁的工钱过日子,完全没有在耕作自家的土地,也还是有人说好,有人说没保障,总之,从那以后,这八家人在竹林那是出了大名了,也才有了‘竹林八户’的雅号。

    “东家,说实话,我也没想到,不过还请东家成全,三牙子感激不尽。”东家自然是王魁,而三牙子求王魁的事情到是让王魁很意外,不是别的,他希望自己能从王魁新建的房子中买一套,不过王奎县在建的大部分都是食堂街沿路的铺面,没有住宅,所以三牙子希望王魁可以考虑下是不是有可能。

    “其实倒也不是很难,不过我倒是好奇,三牙你应该没多少钱吧?”王魁被问起了兴趣,于是打探起来。

    “呵呵,不瞒东家,东家肯帮忙的话,我想还是够的。从东家第一次买地到现在,两年我攒下了七两银子了,所以……呵呵!”三牙开心地笑了起来,可能想到王魁还在面前看着,又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后脑。如果有人看见,一定很惊奇。两人面对面坐着,年纪小的懒懒散散,一副好奇的模样看着对方;年纪快三十的人,却一副长辈面前做错事了一样的害羞,想来是有那么点滑稽。

    “呵呵,可是我还是好奇,有钱能存起来多好,怎么这么想弄新房子呢?”可能是想缓解三牙的尴尬,王魁又接着问到:“对了,你怎么能存这么多?你是在修路那边帮李大哥(李德刚)吧,有那么多工钱?”

    “这还不是要多谢东家了,我们的工钱已经好高了的,说起来如果是别家的话,不可能攒下那么多的,我是好在一个人而已,一人吃饱了全家不饿,自从在队里干活以来,吃饭的问题已解决,孤家寡人的也没地方可以花钱。原本还想靠这些钱去取房媳妇的,不过咱的条件也差了点,没那家肯把闺女给我,就算我有了几个钱也变不了。后来我就想,反正东家对我们好,钱可以再挣,我想把门面先撑起来,干脆就先弄个房子了,也许……”说到这里三牙没有说下去,王魁却接下了他话。

    “也许人家看你还算有能耐,房子也有了,没什么挣不回来,是吗?”点点头,王魁明白三牙的意思。

    “其实,不光我,老林他们有几家也有这么个意思。可是不敢跟东家提,呵呵,就我一个脸皮厚,所以先来问问……”

    “哦?那好吧!既然大家都想,不过建房的条件不比从前(建竹林人家的时候),以前大家困难,我可以帮助大家,但现在嘛。。。。。。报酬我可是要收的哦。”王魁本想开个玩笑的,不过对于三牙来说却一点也不好笑。

    “应该的应该的,只要咱有的,东家只管说,付的起我就干……”听起来便知道是思虑良久的决定。

    “呵呵,玩笑,玩笑了,这样吧,老规矩,你们老房的地我要了,新房子我过几天就着手修,应该很快的,房子和竹林人家的厢房一个档次,大小我分出来大,中,小三等,十五两、十两、五两三个价钱,要那间你们就自己挑吧……”

    规划,这是王魁早就想好的,也是肯定要做的,他倒没指望建村户的房子挣多少钱。不过自己的庄子有机会不好好的规整下,又怎么可能住下来会舒心呢!所以王魁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三牙的请求。

    没过多久,竹林八家有五家要从王魁那里购置新房的消息很快传开。竹林却没有像以前那样欢庆起来,原因嘛!说起来也简单,比起羡慕,竹林人们在反思的多,是不是当初自己也跟着东家干更好?是不是有一天我也可以换换我的破屋?东家是大家的东家,我以前是不是太信不过他了,结果等来的是羡慕别人。

    房子还没修起来,不过竹林八户在竹林的地位却已经开始改变,许多村户已经开始用“看看人家‘八户’”“多学学人家的眼光”等话来说事了。

    王魁更料想不到的是,从此,建房子带来的间接效果是王魁在竹林的地位提升,人们开始坚信王魁的做法总有好处可占,逐渐给竹林带来一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凝聚力、向心力。

    而正是这种力量,在不久之后帮助王魁一次又一次的渡过危机。

    (汗,今天止三月了,平凡的痛苦,00票的过往历历在目,真累人,更新速度我就放弃了,如果大大喜欢就偶尔来看看吧,)。

    第十六章他刚好知道

    第十六章他刚好知道

    其实王魁知道,先富起来的不只是有竹林八户,其次还有修路队,修房队,平村石场工匠群体等等,不过有王魁的话讲,现在这些人才拿到自己第一桶金,而且感觉上就像王魁随手对出来的一样容易。

    不过也就是这种容易,造成了竹林村户们格外珍惜这些钱财,如果不是必须,所有人几乎都不会轻易拿出来花掉,王魁一直想,如果这些人肯花钱,那么对竹林将来形成自主经济圈来说无疑是个大好消息。可惜让人在这个乱世中用掉这些关键时刻可以保命的财产谈何容易。

    不过先于王魁签订建房协议的五家人却改变了这种现状。这不,几个修路队的村户刚吃完饭没休息的时候,就讨论这事儿。

    “听说了吗?老卢家盖新房了……!”

    “知道知道,三牙子那傻小子也要修呢,听说那几家都是一起去求东家的……!”

    “这个我倒不知道了,不过真羡慕,什么时候我也给媳妇弄间新屋,肯定能把她和爹妈了坏……!”

    “谁说不是……哎!不过别说,我还真有这想法,你看东家虽然照顾那几家,不过也没亏过咱。”

    “那又怎么?”

    “东家说了,咱们都是挑出来的人(修路队精简过一次),修路这活只要咱们肯干,他就打算一直修下去。是不?”

    “是听队头(李德刚他们)这么说。”

    “其实我现在还是能挤兑出四五两银子的!向东家买套小的还是可以的。至于吃饭,不是边挣边说嘛!……”

    就在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中,本就朴实的竹林村户开始相信王魁给他们编织的美好未来,开始动摇那种把保命钱死拽在手里的心态,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又有几家人找到王魁,并声称想要加入新房购买的行列,王魁自然是欣然接受。

    而在和竹林五户商量好给他们修新房的时候,王魁就已经考虑好了修筑计划。有一家修就修一家的,暂时规划三个户型的房屋,小的大概六十平米(加个小院),中等大概一百,大的则一百五十。本来想修两层小楼,不过王魁想来怕目前没人要,也就以后再考虑。

    只是不同以前,修房子的地点变了,全部改在食堂路的两边靠后一排,至于村户都询问为什么,王魁只是答了一句:“我只能说有好处,至于你要还是不要我不管。”

    本来,这就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跑来跑去反正都在竹林村,更别王魁说有好处,那么竹林的村户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全叔,现在咱们家的钱应该不受影响了吧?”时不时地,王魁都会听听全叔对家里事情的安排,或听听家里的整体状况。

    “还好,公子眼光不错,竹林过往的客商还真不少,现在咱们只靠竹林人家就能抵消大部分的开支,虽然还是不够,但总的来说还是贴补了多少,等过上一年半载,再加上咱们家田地收上来的租,每年还是能进账不少的。”

    “一年半载?呵呵,叔,你小看竹林人家了,还有,咱们也不能再一棵树上吊死,既然这边稳定了,咱们再想想有什么可以挣钱的活。哦对了,你也别惦记那两三成的租子了,指望那个事没办法的时候再说。别为难了乡亲……”王魁本来不是和全叔探讨这个问题的,不过既然说起,王魁也就随口说了句。

    “公子,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咱们也不是那样的人家,不过租田收租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视为难呢?东家对大家好我知道,但咱们不能坏了规矩不是。”全叔难得的居然会和王魁争辩,倒把王魁逗得哈哈直笑。

    “……好了,好了,当我没说,打住,呵呵,你还是和我说说赵家村的人怎么办,有没有什么想法?”虽说赵家村人的事情王魁暂时是安排过了,不过彻底解决的办法确实没有,劳力,那时王魁目前最不缺少的,甚至王魁都还嫌多了。

    “这个,哎!本来就……”全德刚本来想说本来就不该留下他们的,又觉得的说这个不还是没用?像改口,又不知道说什么!

    “……呵呵,公子留下的人,还是公子自己想办法吧!俗话说‘之知为之知,不知为不知’我可没招。”摇头晃脑的,全叔似乎也学会了搞笑,真是近朱赤,近墨黑。

    “呵呵,你够狠,好吧好吧,我想办法……!”高兴之余,王魁也真的思索起来,想了想,他问到:“你说竹林有什么?”

    “这个,嗯,有什么?”全叔像是回答,又像是提问,显然被王魁的问题糊涂了。

    “田地?没有;铁?不知道……”王魁看全叔迷惑,于是进一步解释,也像是自己思考。

    “这些要是有,竹林怎么可能这么穷,早被人占了;哦,对了,有林子,里面有木头吧。”全叔对王魁的想法不怎么欣赏,不过归不欣赏,全叔也被王魁的逻辑带动起来。

    “木头?太次了,咱们修房子都挑不出太多能用的。”王魁早想到了。

    “那,那石头呢,不如像平村一样开个石场?”

    “石头?卖给谁?人家要用不能在附近买?跑着老远,咱们的石头又不镶金。

    “东家,老村正来了。说是您叫来的……”

    ……

    叫老村长来,也是为了同一件事,很快,老人家也加入了王魁的猜想之中。不过结果却让人郁闷,想了半天,三个人愣是没有想出竹林有什么。

    “我说东家,你说要有什么可以拾捣起来的,咱们竹林又怎么会穷到连县里的户籍都给丢了。”老人家似乎越想越难过。

    “嗯?对哦,你说我都没见着咱们这里有竹子,怎么村子还叫竹林村呢?”王魁听到李老爷子提起竹林村便好奇起来。

    “哦,这个啊,之所以叫竹林,那是咱们祖上以前的老村子叫这个名字,后来搬到这里以后,为记住自己的来处,村里人就合计着把名字保留下来。”老村长解释得挺好,也和王魁预想的差不多。

    “不过东家,竹子嘛,这里倒也是有的,还不少。不过也没什么用啊?”想想王魁的问题,老村正又补充道。

    “哦?有竹子?在哪里?多少?什么种类?”竹子的加工工艺要简单些,作用却不少,更重要的是竹子的用法王魁刚好还记得一些,如果时说还有别的,估计王魁只能看着宝贝呆而已,所以他一听有眉目自然非常之兴奋。

    “咱们村往西,靠近东湖村的地方全是竹林,有多少我就不知道,反正全都是,至于是什么品种就更不知道了……不过,东家,那竹子能做什么?”老村长见王魁如此一惊一炸甚至奇怪,细想之下也没得出什么结论。

    “呵呵,倒是我着急了,竹子的作用可多了,不过咱还是要先看看是什么竹子,还看看有多少,如果可以,咱们点小财还是能行的。”在王魁所知道的有限知识里竹子可以造纸这个是记得很牢的,因为当初因为不知道纸不光木头可以造,被人嘲笑得体无完肤,好奇之下,特地百度查询过,打死也想不到在这里给用上了。

    眼看就是年关,赵家村的人靠那点接济指不定出什么乱子来,所以王魁等不起,而想到挣钱的办法后,实施自然要越快越好。

    当天下午,走了一个小时的路,王魁总算见到了老村长所说的那片竹林,他也总算知道为什么自己来这里这么久了居然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方,原因就是这里没有路,全部是密林。

    “太好了,原来大多是白夹竹,还有些是慈竹,这两种竹子可是非常合适的,以后看来我们的靠这片竹子养家了……”

    “我说公子,你就别给我们打哑谜了,快告诉我们到底想用这个竹子做什么吧,听得我心都痒痒了……”全叔看起来实在是受不了王魁的自娱自乐了,立即打断他的财畅想。

    “是啊,是啊,难道我们还世代守着这个宝贝儿不自知吗?”李老爷子也附和到。

    “噢?我还没说?这竹子可是好东西,能做纸张,写字画画的纸张?……怎么?不信?”王魁兴奋得手舞足蹈,不过明显的他的话就像一只乌鸦飞过,带着一排省略号,全叔和李老爷子都用沉默回应。

    “这个谁都知道,不过……”

    过来好一会,全叔才在王魁的郁闷中解释道,竹子造纸这个事情其实并不是不知道。从造纸术明的时候开始在民间已有流传,不过这样的技术通常情况下可以说都是秘术,配方及原料比例又怎么会为外人所知……

    “好了好了,别担心,我既然说可以做,那自然是我刚好知道一些的,如果不行咱们在想其他办法就是了。”王魁看两人有些灰心,也就不满他们,果然一听着话,全叔的眉头顿时舒展开了,李老爷子更是裂开嘴笑了起来。

    不过王魁所谓的刚好知道,也确实是刚好知道而已,成不成却也还要真的做起来的时候才能见分晓,还好王魁早就给予了竹林的人们尝试的勇气,日子总是新鲜的。

    第十七章这奇怪的技术

    第十七章奇怪的技术

    “公子当真?如果真有了这门秘术,说起来王家确实是大有希望的。”再三确定王魁确实知道怎么用竹子造纸以后,全叔高兴的大声叫好。

    “不,不光是王家,我竹林肯定都有了生计了。老朽代竹林上下先谢过东家了。”李老爷子再次附和。

    既然大家有了定义,王魁也就着手安排,不过细想之下,王魁才意识到并没有那么简单容易。

    回到竹林家中,王魁便闭关了,家里人也都知道每次这样关于生计的问题时,王魁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里一些日子,地点多在他自己的书房,时间则长短不一,所以家里人也就没人惊奇。

    而王魁现在在做的则是具体回忆古时以竹子造纸的步骤有哪些。虽然含糊一点,好在王魁记忆力不算差。

    第一步,自然是砍竹子来制竹浆。

    第二步,用竹子做成竹帘反复的荡料。

    第三步,压水烘干即成。

    ‘真简单’王魁傻傻的想。不过随后他就苦闷了,砍下来的竹子先要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左右,捶洗以后,便可以脱去粗壳和青皮。再用上好石灰水涂抹侵泡均匀,放在?桶中蒸煮八昼夜,阴凉一天,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最后再蒸煮几道,换用柴灰(草木灰水)浆灰水淋下,这样放置十多天,等竹子自然臭烂,取出来把它舂成泥面状,这样的纸浆制造方法在后来的民间土法造竹纸过程中一直沿用,所以王魁也就急得比较牢靠。

    制竹浆虽然工序不会错了,可是就是时间要求太长,也就是说,即便一次不错至少要四个月王魁才能出纸,何况说起来永远比做起来要简单,一切还需要实践摸索,最后用的时间到底多长王魁更不可知。而目前王魁想要造纸的目的是换取现钱用于安置赵家村人,显然远水解不了近渴。

    “啊……老天,你耍我……!”第一次,王魁在闭关的时候居然鬼哭狼嚎的,可把家丁们给吓坏了。立马通知了依依,全叔。最后王魁多番解释自己没事才算平息,着实让王魁自己羞愧不已。

    楚行南最近比较清闲,北方的大皇帝刚刚平定儿子的夺宫之乱后,居然死翘翘了。原本各个国家都以为又要大打出手的两家没能打起来。北方局势又趋于平静,商路自然大开。手下人办事也比较积极。总的来说,日子还算舒心。

    这不,楚行南居然有闲情练练自己喜好的书法,可惜管家刘复打断他的雅兴。

    “老爷,外面有人找,说是竹林王家的管家。”

    “噢?他来做什么,叫他进来吧!”楚行南揣测是不是自己那个‘兄弟’又有什么事情。

    不一会,全德刚和刘复便来到楚行南面前。自然,主客落座之后,客气问好是免不了的。

    “不知全叔来有什么事情?”想想王魁一向对自己不错,有生意也是先想到自己(王魁是没有其他人可以合作),楚行南也就没有拐弯抹角。

    “在下一管家而已,当不大老爷一声‘叔’,大老爷莫要折杀了在下,今日前来,是奉家主之命和老爷谈一桩买卖,不过,现下还是要秘密些好,所以老爷看是不是……”说着全叔看了看四周,意思很明显,询问楚行南是不是换个地方说话。

    “呵呵!全管家放心,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僻静,这个小院是我闲来无事才来,今天正好没有安排下人,刘复跟了我几十年,可以放心。快说说,我贤弟是不是又有生意介绍给我啊?这次是哪家?”生意人谈到生意,自然开心不已。

    “大老爷一语中第。确实是有生意介绍给大老爷,而且是新鲜买卖。”说自己只是个管家,不过这一年多来全德刚常常为了竹林的事情往外跑,加上王魁的点拨谈买卖的时候也有了自己的心得。这会儿一句话把楚行南的胃口掉了起来。

    “噢?新鲜?”楚行南玩味的品着全德刚的话。

    “大老爷喜欢书画?”全德刚扯东问西。

    “嗯!是有点喜好。”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