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庄子

一个庄子第17部分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最新影视网站无广告
    人就好了……”

    ……竹林的庄户们也有许多人家看到其中的秘密,看到了银子的影子。

    第六章度家问北

    第六章度家问北

    楚国文昭二年末(公元932年)。

    这一年,竹林人家扩建部分和新建部分完工以后,王魁立即把它投入了经营之中。而在这之前,竹林南北通往南怀和易城管道的道路改造更早的完成。

    也是这一年,三支修路的队伍最终缩减到两支,且每支只留八十人,村长的二儿子李德刚负责管理,专职修路,他们接下来的任务是把道路修通香河十八村。

    还是这一年(后唐长兴三年),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自此,西蜀之地的续前蜀之后,出现了第二个有实力割据的势力,而其主孟知祥也萌生自立之心,正欲与中原之主后唐李嗣源见个高下。

    明宗李嗣源,本为养子继位,诛杀后唐j臣孔谦,废除苛敛,均减田税,允许民间自铸农器。李嗣源继位以来,后唐战事稍息,农业生产凋敝的局面有所改观,稍显小康之世,得知孟知祥狼子野心又怎么会善罢甘休,也许大战一触即,刚刚经历几年难能可贵和平日子的北方,人心惶惶。

    ……

    西南府易州香河县竹林村。

    “有客到……”

    “哟,和把手,这次儿郎不少哦?”

    “呵呵,算你眼j(眼里好)!南怀度老爷子家的出的货物,我和家掉了半个家底呢!……”

    自称和家把手的人不是别人,便是王魁第一个招待的客人和家马队那个和数。不过从那次离开,和数也是回程的时候路过一次以外再也没有来过。

    现在的竹林人家和那个时候很显然不可同日而语。门口的路早被修葺一新,大门敞开,门前站着小二,高高的竹竿挂着‘竹林客栈’的飘旗,院子里面左厢房多开了几扇门,显然更方便每个房间各自进出,右厢房则建起了围栏,用来堆放货物显得更让人放心……

    细节上的变化更多,而这一切都是王魁安排的,说起牌匾,本来想把大门上竹林人家的牌匾也换下的,不过考虑到那时竹林村户们给自己的礼物王魁才放弃了。

    一边打量竹林人家的变化,和数一边思索起来,话说回来,和数还是很喜欢竹林人家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里多好,这里多舒服,而是这里给和数带来了好运。

    那次应贺兵之邀,和数才勉强行了竹林这条道的,后来现也确实比从前走管道方便很多,节约了路程不说,还免了野外宿营的麻烦和危险。

    不过令和数意外的是,在他从外面回到南怀不久之后,南怀马帮里的一些变化却让他感到颇为惊喜。不知怎的,似乎一夜之间南怀马帮的头头脑脑们都得知了竹林小道,包括自己家,家主还特地找人来询问自己头次出行的情况,要知道,偌大的家业和人口,家主能注意到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和数哪里知道,这当然是王魁的手下许同的功劳,而且许同正好有了一个口实可说,那就是和数他们这次成功入住竹林人家的事实,最后办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

    “魁哥,昨天刘妈来说,他们家的菜也已经全卖给我们了,现下咱们想要寻着好的买怕是不成了,如果下一个马队再来,咱可能没东西给人家吃了……我不管了,你想办法!”依依看来不是第一次给王魁抱怨了,这次居然威胁都用上了。

    “呵呵,别急,别急嘛。我已经在办了,付波已经赶往其他村子了,应该也快回来了。”依依难得一次彪,王魁赶忙安慰。

    “真的?不过魁哥,咱们其实也不用讲究那么多吧,其实风餐露宿这些马仔也习惯了,你一定要新鲜菜才做给客人,白白多花了不少钱……!”依依听了王魁的话总算松口气,不过还是有些抱怨王魁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这事不能这么想,其实……算了,不说这个,反正你尽力去这么做就是了。乖,去忙吧,等晚上我再……”王魁不想解释什么大的商业概念,有的原则是不能变的,不然丢了自己的立场,何谈与人常往呢。而后面王魁想说的话依依更是明了没等王魁说下去,依依拔腿就跑了。

    “呵呵!这丫头……”看着依依离开,王魁珊珊的笑笑。

    “东家,何把手来了,想和东家聊聊!”并文打断王魁的张望,王魁只好意犹未尽的起身往外行去。

    “说了什么事吗?”刚走两步,王魁回头问到。

    “这倒是没说……”

    “嗯,我知道了。”估计就是打个招呼吧。

    过了后庭没多远,王魁就来到客厅,瘦脸的和数起身相迎,显得和上次的时候很不一样,这倒是让王魁有些意外。

    “和把手再次光临,欢迎之至,欢迎之至啊……!”

    “王掌柜客气,近来可好?”

    “呵呵,挺好的,和把手买卖不错嘛,才回来没几天就又有货物了。”王魁恭维到。

    “托王掌柜的福,这次才能这么顺利。”和数的语气挺起来颇有些感慨地感觉,这令王魁很奇怪。

    “王掌柜也别和我客气什么,什么把守,就一个破管事而已,我是个直人,你要是不介意,叫我声‘和兄’我倒是很乐意的……!”

    “托什么福,又没帮上和兄什么忙。惭愧了惭愧了……!”王魁顺干就爬,不过说的倒也是实话。

    “可不是,上次来过竹林一趟,没想到确实比以前方便很多,咱们和家走马的生意其实说起来也不那么好做的,经常风餐露宿不说,别人当下人和来喝去的也是家常便饭……”说着,说着,和数看了王魁一眼,搞得王魁哭笑不得――搞什么,又不是你老婆,跑来和我述什么苦。

    “是啊是啊,出门不宜,这一点在下也是深有感触地……!”王魁也不知道说什么,只好应和。

    “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外家子弟更是难啊!”没来由的,和数又感叹起来。

    这下王魁知道人家绝对不是想和你聊家常了。不过有什么事呢?猜不出,王魁就静静地听着。

    “其实这次货大,而且还是度老爷子家的重要商货,本来轮不到我押货的,这不赶上我和王掌柜也算是老交情了,竹林这一路也是第一个走的人,所以,家主特别安排我来走。所以说不是脱了王掌柜的福是什么,对了,王掌柜可认得度家?”

    “度家?不认识,怎么?”看来正题来了。

    “度家可算是我们南怀商人中的大家族。度老爷子更是我们南怀商家的老前辈,在南怀还没有谁不给三分面子……!”和数还没介绍完,就被咚咚的脚步声打断了。

    王魁往外一看,原来是全叔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个人,细看一下,中等个,蓝色长褂,约莫三十出头,气宇轩昂,那人看到王魁微微一笑,显得很和蔼。

    “公子,这位是度当家,这次和和把守一起来的。”走到近前,全德刚对王魁说到。

    “度当家久仰久仰,欢迎,快请坐。”久仰个屁,王魁那里认识这个姓度。

    “哟,和把守也在,你可不够意思,怎么来了都不叫我一声。”度长宁这是现和数也在这儿。

    “呵呵,我和王掌柜老相识了,所以来打个招呼而已。”一向自是很高的和数对这个度当家也很客气,完全和以前一起来的贺兵不同,不由得,王奎对度长宁又高看一分。

    “王掌柜客气了。想来就是在贵店主一宿,本来休息一下就好,不过都听说王掌柜年纪轻轻,少年有为,太想结识一番,所以前来拜访,还请王掌柜见谅,呵呵!”刚坐下,度长宁便说起了来意,不过显然这只是客套话。

    “什么少年有为,不过混口饭吃而已。”王魁不知道这二人一前一后的来,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也只好等着看了。

    到处打哈哈,聊了聊竹林人家和竹林新路,王魁没想到的是最先沉不住气的居然不是和数和自己,而是后到的度当家。

    “对了王掌柜,有个事想问问,不知道方便不方便!”显然,这里不存在不方便。

    “噢?度当家只管说,在下知无不言。”

    “王掌柜对北方现在的形势可有了解?”这问得可真够无理头的。

    “北方?北方在下倒是到过一些地方,至于现今的形势,知道一些,但也不是十分了解。”王魁装傻,说了当白说。

    “呵呵,那我来说说吧,说实话,北面的情况不太好,唐王(后唐明宗)不是简单的人物,要不是他这几年休战养民,咱们的生意也做不到北边,而听说孟知祥在蜀地闹得厉害,也不知道地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度长宁说到这里看了看王魁,现王魁正邹着眉头思考什么。

    忍不住点点头,度长宁似乎对王魁的表现还算满意――起码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个会思考的人,既不夸夸其谈,也不应付了事。

    第七章谁当家

    第七章真不是我说了算

    度长宁是简略地说,不过这对王魁确实醍醐灌顶,因为,史书总是想当简略,通过提点,王魁记起了后面的一些内容――此事后来由于突情况生,结果出乎意料。

    唐王明宗忽然重病了,俗话说‘称他并要他命,显然他的大儿子从荣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企图动政变,夺取他老子的天下,结果未成身死,不过后唐有此一难后,明宗也就无力镇压孟知祥,只好妥协给封了王,反正就是火药味十足,结果没打起来,白让上人们担忧了一把。

    越想越远,后过头来,王魁没搞明白度长宁和自己说这个干嘛。而见王魁望向自己,显然是想完了,度长宁便接着说起来。

    “度家经营茶货生意,其实说起来,贩茶最好的地方是北方,咱们南方茶过去一后那是相当可观的。而现下,呵呵,北面局势不稳,家主指示在南楚先寻一地做根基,专使囤积度家北上货物。本来我们是想在南怀或宜城寻觅一处地方的。不过现下倒是觉得……!”

    “觉得朱琳到是一处不错的地方,是吗?”王魁接过了度长宁的话。

    “呵呵,南怀是度家的大本营,本来我们就有,而宜城,说实话,哪里对度家是有些难了,现下看却是竹林是一处是分合适的地方。”度长宁点点头,表示王魁说得没错。

    “不过……”听到这里,王魁奇怪了,“……恕在下不明白了,度当家和在下说这事是……?”

    “竹林大部分土地是王掌柜的吧?竹林大多数庄户是你的佃户吧?竹林的路是王掌柜独自整修的?我说得对吗?”度长宁说完低头喝茶去了,显然对王魁的态度很不满意。

    “是这样没错……”话说一半王魁就停下了,他这才反应过来,度长宁问的这些自己是只字未提。那人家怎么知道的?显然对方有备而来,早早的就把自己的事调查得一清二楚了,还是想清楚了再说吧。

    “嗯……!先,对于度当家的想法,在下非但没有意见,反而使相当的欢迎的。其次,说实话,在下的情况虽然和度当家刚刚讲的差不多,但是我并不能左右竹林的全部事情,所以,度当家有许多事还是要找老村正商量的。不过在下和老村正还是比较熟络的,从中帮帮忙倒是可以”想来想去,王魁觉得度长宁是把自己当成了整个竹林做主的人。

    “好,有王掌柜这句话,在下就放心了。”度长宁显然不在乎王魁说别的,只要王魁点头就行。就在这时,一直听着两人讨论的和数却说话了。

    “是啊,我家家住也是觉得是不是可以在竹林立个歇脚的铺面。还望王掌柜一并成全,多多照顾才好。”

    “啊?你们家也来?哦。可是……可是这真不是我说了算啊!全叔,全叔!”王魁很无奈,别说,他是真的只想管好自己家的店面就好。

    “公子,何事?”全叔一阵小跑而来。

    “去吧老村正请来!就说有事相商。两位稍等片刻!”说着,王魁也不再解释什么了。而度长宁和和数双双邹起了眉头。

    ……

    “这是度当家,这是和把守!……”李老爷子一到,王魁便给他介绍。

    “度当家好,和把守好。东家,找老朽何事?”老村正一向简洁。

    “这两位都是南怀的大商家,他们现下都愿在咱们竹林立个脚,一应的地盘……”说着,王魁便把事情给老头子说了,老人也听得很认真,只是一直没说什么话。

    “噢,老朽知道了,东家看怎么安排好?”老村正一本正经的问王魁。

    ‘晃荡’一声,王魁差点从凳子上滑下来,而度长宁和和数则似笑非笑的看着。

    “我说老爷子,您是村长,当然是您说了算,怎么问起我来了。”整整衣衫,王魁哭笑不得的对老爷子说到。

    “啊?哦。这个……”

    其实老爷子也很迷糊了,在他看来,这种事当然是王魁说了算的,地是王魁的(大部分),路是王魁的(土地国有,但管理权在村长统一修葺的时候转交王魁,特殊情况,村长作为管理可以向县府申请收回),什么都是你的了,还用问自己吗?

    “不过要是老村正问我的意见的话,我倒是觉得是好事……”看老爷子半天说不上话,王魁也就只好自己给自己打圆场。

    “嗯。是这么回事。我看也行。”老村正听王魁一说,直接同意。

    “那好,那就谢过王掌柜,谢过老村长了!”度长宁和和数说到,不过王魁看来他们的语气有些不自然。

    “哪,王掌柜,行货赶时间,明个一早我们就得走了,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们是不是把事情就定下来,回头我回来的时候也好准备妥当。”

    “行,这个好办。二位看你们立面的地方在那里比较合适?……”

    竹林人家门口贯穿全村的那长条形空旷地带是王魁买下的,以前用作修路大队的大食堂和公用宿舍区。现下已经被王魁整修成一条宽敞的大路,连接南北两头出村的路,本来王魁最早的计划只是为自己家周边风景考虑,后来修路做生意以后,王魁也想过把两边的房子全改为铺面,如果竹林客栈能展到货栈,光是铺面就能狠赚一笔。

    不过起初计划的是一两年后,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王魁完全没有准备。其实,王魁不知道,最最吸引度和两家的原因并不是这个,他们看中的是王魁的计划还有就是看中现下所有的东西还是个计划这两点。而计划中的关键点,王魁也是好很久以后才明白过来的。

    最终,度家选择把仓库放在竹林北面村头,何家马队择选了竹林人家旁边一处地盘。

    当然王魁远的看不了,眼前的利益却是不会放过的,比如修房子。

    “度当家,既然位置定下了,你在外跑货也未必忙得过来,这修建一事不如就交给我吧!”

    “修房?”度长宁有些不懂,王魁怎么想到揽下这么个活!他哪里知道房地产可是个暴力的活。而王魁这边看度长宁奇怪的神色,还以为她不满意自己来接这个工程。

    “额。度当家,你看,你们度家在这里安下地,在下虽然没怎么出力,但还是极力支持的,以后大家互相照顾的时候还多,是吧!这是你就……”王魁的意思是,我支持你,你的生意就照顾我一回吧!

    ‘原来是巴结我们度家,想出点力帮忙’度长宁这么想着。

    “好,那就谢过王掌柜了……”有好事自然没必要推托。

    接下来,王魁和度长宁又商量了一下度家货仓的要求和规模,商定等度长宁这次出货回来以后,大家再商议价钱及时间。

    而另一边和把守可能在和家的地位太低,没有权力王魁商量和家铺面的。和数只应承下可以将修建工作交给王魁,其他的还要等他回去禀报和家家住,之后才能定下来,不过王魁估计问题不大。

    “并文,去把依依和全叔,还有斌子、大洪叫来,我有事和他们商量,算了大洪还是别叫了,让他睡吧。”刚把度长宁和和数,还有老村正送走,王魁便对家丁并文交待。并文不知道是什么事,不过他也没有多问的习惯。而等待的时候,王魁也自己思索起来。

    对于王魁来说建房子应该不是难事,毕竟有修剪竹林人家的经验在。但前提还是得好好计划,要想靠建房子挣钱,有几个必要的元素:

    一:要有熟练的建筑工人,竹林有自己的工匠,也许谈不上熟练,但慢慢来应该没有问题。

    二:要规模化开,只建一个铺面一个货栈,铁定利润不高。

    三:资金。

    四:原料。

    五:技术。

    六……

    “魁哥,其他人没到?找我们什么事?”最先到的是依依。

    “哦!有些事问问你们,等大家来了再说吧!刚才在忙什么?”王魁招手叫依依坐在自己身边。

    “没什么,和厨娘商量晚上给乙队的小子们做什么夜宵……”

    “当他们值夜?”

    “嗯!……”

    两人小聊一会儿,斌子和全叔也就到了。

    “我准备建些房子,找你们来商量下家里的情况。”都是自己人,王魁直接把度家和和家的事件单说了下。

    “全叔,你先说说家里的财务……哦,也就是账房的事。”

    “目前咱们家剩余的银两并不多,修水库过后,总共还有二百六十余两。东家不是说嘛,至少留下一百五十到二百两做为保命钱,也就是说现下能用的至多一百一十两……”张口就说,全叔这个管家兼账房做得是相当的尽职的。

    “……而且,现在每月的开支很大,修路的队伍还剩二百余人,除去本村以租抵工后,每月大概还要十九两,还有每月家里家丁护院的开销大概八两,厨娘丫环比较低,大概二两多,总共十余两……”

    “停,停,这么说,我们连三个月都坚持不下去了?”斌子平时并不管这些,已听之后有些急了,而他这么一说,不明就里的依依也显出神色焦急的样子。

    第八章全盘规划

    第八章全盘规划

    “斌子,别打岔,听全叔说完。”王魁看斌子猴急的不行,笑笑的叫他打住,随后示意全叔接着说。

    “加上杂项开支,每月总共支出大概不到四十两……”停下来,略一思虑,似乎是整理说词。

    “……而收入方面,田租全部用于顶工,暂时没有;竹林客栈方面,从半月前咱家开始对客人收钱算起,到今天,总共四队马队,总共七十六人,收三十八两,饭菜饮食住宿收,共计二十八两;减去搬运的成本计三十一两;吃食的成本计十两左右,杂项开销不到十两,总共盈余约是十五量左右。”说到这里,全叔抬头看着王魁。

    王魁也就是接过话头:“也就是说现下,每个月竹林人家能带来约三十两的收入,每月我们还要贴进去十两,对吗?”

    “是这样,不过随后竹林人家的客人肯定能增加,这里的收入会加大,再过了年去,等明年夏粮收上来以后,咱们的情况就能好转。这份家业也就稳当了。”看起来全叔还是对未来很有信心的,不光是全叔,依依和斌子也露出了笑脸。

    “那么按现在的计,支撑到明年夏天我们至少需要六十两,可用银两里面能动用的还有六十两……”在心里王魁油酸一便,觉得没错以后,王魁接着计算。

    “材料按竹林人家修建时候的费用计算,木料,石料,瓦等等的,大概每平方二百六十文……这次四千多……人工……利润……”说着说着,王魁絮絮叨叨的干起了本职工作,什么?工程预算啊。

    而其他三人虽然不知道王魁到底是怎么做的,但对于他就这么絮絮叨叨,或找个土堆比比划划就能得出各种开销的本事,在修竹林人家和修水库的时候还是见识过的,于是三个人都静静的等待着结果。

    “就算咱们能把材料的价格砍下来,人工的费用降下来,但是还是要冒很大风险啊……”估算了半天,王魁还是得出一个让自己比较沮丧的结果。

    “本来预留一百多两银子是为咱们几个自家人考虑,如果将来有什么变故,咱们也有个保命的本钱。现下……”王魁忽然停了下来不说话。

    “是要用上那笔钱吗?”依依看王魁不讲了,便主动开口问。

    “如果想做就不得不用,可是……!”

    “可是什么呀,魁哥你不是又在想我们吧?”斌子摇摇头也开口问。

    “家又不是我一个人的……”

    “哥,我困了!”斌子打断王魁的话,起身就走。

    “你……”正想劝斌子一起商量一下,身边的依依却也起身了。

    “魁哥,我很忙的。”说着招呼着斌子就往外走了。

    “你,我。这个,这个……”望着头也不回的两人,王魁无言了,这是信任,也是对王魁的赞许。

    “公子,你看……?”等两人关上门,全叔问到。

    不能坐吃山空,这是个原则,不然总有后悔的一天,但现在投资的风险又比较大,乍一想好想怎么做都能挣钱,可是一切都只是个想法,没有任何根据,王魁总觉得心里没底,或则说自己没有信心。

    “这次到底是多大的房子?让东家这么犹豫!”全叔一直执掌家里的内外事务,凡事都愿意多想想。

    “如果做不成就算了,可是要做的话,我就想把咱们竹林人家前面的‘食堂路’两侧都给从建。工程很浩大,房子的事不是一天两天,我怕咱们耗不起……”王魁说出自己的担忧。

    “那收益呢,东家可由估算?”全叔接着问。

    “不知道,但是一定赚,时间问题,关键就是我定不下这个时间。最长可能要一到两年!”

    “这样啊,我倒是想到一个办法……”全叔略一思索后缓缓讲道。

    “噢?快说说快说说……!”

    “既然咱们按两年来计算收益,那我们也可以把修建按两年计划……”只听全叔边想边说。

    其实全叔的办法也很简单,甚至都不能称其为办法,只是把事情捋顺以后来规划而已,主要的九两点。

    先,从进材料方面,尽量寻找中等规模的供货商,并不一次性进完,但争取和商家达成长期供货协议既可。这让这些中等级的商人们既可以接一笔大生意,也不存在供货压力,着实是一个大大的诱饵。而王魁在价格上的谈判也就有了筹码,最终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分期付款也缓解王魁的资金压力。

    第二,新修房屋的置地全部不用现金结算。而改换成以新换旧,以房子换土地的做法。其实也就是王魁以前曾经做过的――如果王魁要征用张三家的房屋做从建,那么张三可以另寻一地给王魁,王魁负责在你新选之地给你建一所新房,保证档次不低。按全叔的想法,这不但不用花钱,如果王魁愿意,适当的收取一定费用都是可以的。

    王魁当然明白其中的奥妙,不过王魁觉得这里面欺诈的成分太高,坚决不同意这么做。要不是实在没有资金,不然应该是要给与补偿的,就像正在修建的竹林客栈新楼时候做的一样。

    商量了一晚上,最终王魁决定目前先按三个竹林人家的规模来规划食堂路两边的工程,也就是说,如果全部竣工结束,王魁一共要花费近六百两,想想还真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感觉。而出乎王魁和所有人预料的是,这次的‘食堂路’规划建设,种种情况下一直没有停工结束,而演变成了竹林村的全面规划改造。

    第二天,全叔就把管家的工作移交给了斌子,自己则立即出去南怀找楚行南商量进材料的事情,王魁则一边找老村正商谈扩大整改目前的建房队伍,一边等着和家度家的人来商谈铺面价格。

    不过,王魁想到的东西,别人可不见的理解。这不,刚刚给李村正讲到想把建房队伍规整一下,老爷子立马翻了白眼,王魁估计要不是老人家很信任自己,估计一本正经的老人家都要脱口而出二个字――白痴。

    “老爷子,你不用奇怪,我不是说大家以前给我建的房子不好,也不是闲大家现在做事不认真。,我的意思是:一,咱们要提高效率,额……效率就是保证和现在一样好的前提下,提高速度。二,只要大家干得好了,我可能过一段时间后有更多的房子要修,希望到时候能用上大家……!”王魁也不知道自己解释得怎么样。

    “呵呵,东家,我知道你不会害大家,而是处都在为大家着想。不过,我不太明白,咱们世世代代都是这么造房子的,我实在不知道能怎么个改法,所以……”老村长确实也很无奈,屯耕制度造就出来的成果,一般生活区域,特别是偏远农村关于生活必需品都有自己独立的制作套路,比如房子,比如家具,劳动工具等等。

    “这个您就不用管了,我来想办法,关键的是您得给我提供好的人手才行,区别这些老师傅的特长您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人选,要是叫我分,还不都乱套了。”王魁的想法就是在工作制度上搞些改动,应该多少能有点效果的,总之尝试一下也好,实在不行就按老的来。

    “区别?就是分别谁做什么的是吧?……嗯,这个我还是可以帮上一些的。”说到这里,老村正到十分难得的自信的笑了笑。

    “我是这样想的,先,采用分工合作制度,虽然我们现在做的也是这样,不过职责还不够明确,大家只是你看能帮上就搭把,帮不上……”王魁说的是自己的想法,不过他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和一个几百年前的老人家讲,他以为这是他大学里的工程学老师。

    “东家,东家……停,老朽看,你还直接告诉我我能做点什么把,那样也许,也许更简单些,呵呵!”很显然老人家先现了其中的问题,他听不明白。

    不过就在王魁和老人家商量的正起劲的时候,有个不大不小的麻烦来了。

    “这个破地方,也不知道大人是听谁说的,这里能有什么搞头……”说话的人站在竹林村村头,眼望着竹林破破烂烂的房子自言字语。

    如果是王魁现在看到这人的打扮他一定会张大嘴巴郁闷的,因为这人的行头王魁还在易城的时候是见过多次的――他穿着一身衙役的行头,显然这位是官府的人,也不知道他来竹林做什么。

    第九章什么叫刮地三尺

    第九章什么叫刮地三尺

    方大庆是易城人,年幼时家里便很贫苦,父亲在当地当兵,后来赶上易城前任主簿领兵出征,战斗中为救主簿而英勇负伤,回到易城以后,主簿想报答一下,可惜方老爹伤势无法复员落下残疾。方家一商量,最终只好安排他的独子也就是大庆到县衙当了衙役。

    在易城衙门里工作,油水最多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监牢,一个是巡街。监牢那地方晦气点,而且工作比较累,想来那主簿倒也算帮人帮到底,把方大安排做了巡街,倒也算日子安逸,那一年他刚刚年满二十,这一干就是十多年,现如今他还是巡街,只不过已经从跟班变成头头了。

    前天,方大庆被主簿叫了过去,说是安排他到南面的竹林去一趟,主要有两件事。一、拜访一下那里一户姓王的人家。二、找到村长,把竹林今年的税款收上来。

    ‘竹林?那破地方还有什么人家好拜访的?收税?部还听说有位前辈走了两天屁没收到还摔伤了自己吗’听到这个所谓任务的时候,方大庆别提多郁闷了。

    要不是和县承一直相处的很好,平时他也对自己多加照顾,方大庆都要怀疑是县承是有意为难自己。好在方大庆走了一天,在靠口村落脚一个晚上后,第二日到竹林小路分叉的地方现路已经不是以前的老路了,取而代之的是稍宽稍平的新路的时候心情也才好那么一点点。

    一进竹林,也许是他那身黑边红衬的衙役服装太显眼,或是这个笸箩地方太难有生人来,反正,方大庆现很快他就引起了所有看见他的人的注意。

    本来还以为有人会来招呼自己,结果人们似乎只有看的兴趣,完全没有人有上前搭理一下自己的意思,这倒是让方大庆尴尬了,不过刘大庆也现了竹林村不同传说的部分――这里的路显然比从前好了,这里的人看起来和别处村落也差不多,确实是可以缴纳税赋的,县承还真是消息灵通。

    “喂!来个人,你……过来,对,就是你……”其实不是方大庆嚣张,他只是习惯了这么说话,特别是对于陌生人。

    “大人……什么事……”被叫得是村东刘家,刘老汉已经六十几,算是村里年纪最大的一辈,也见过衙役,对这些官府地爪牙,那是打心眼里害怕,说话有点哆嗦。

    “我是县府的官差,带我去见你们村长。”看来人这么怕自己,毕竟自己也是穷苦出身,方大庆先做了自我介绍,又把语气放缓不少。

    刘老汉带路那是一路小跑,也许是怕怠慢了这千年一见的官家吧。没一会两人便来到村长家。

    “村长,李老弟,李老弟,快出来,快出来……”刚到门口,刘老汉就喊叫起来,那声音一点不像六十好几的人,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给自己壮胆。

    方大庆倒是没有不满刘老汉的做法,他就站在门口大马金刀的等着。不一会,就见一个也是年纪很大的老头子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后面还跟着一个。

    “刘老……这,这……”村长刚要和刘老汉打招呼,一定眼便看见了方大庆,愣是这半天没蹦出一个字,他也有点傻了,估计最后一次见衙役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吧。

    “方某易城县衙衙役,奉命来见李村长有些事情。”方大庆再一次自报了家门。

    “噢!原来是方大人。快请,快情……”官家自然是不能被冷落的。

    几个人很有礼貌的把方大庆请了进去,方大庆自然也不会客气。落座老村正请方大庆坐上,不过也许刘大庆觉得怎么人家也是一村之长,所以还是推辞了一番的。刘大庆也现了一直在旁边沉默不语的王魁,不过他猜测也许是老村正的儿孙一辈,也就没有多言。

    接下来自然是什么县承很挂念乡亲们啊(多年了一直没收到钱),老村正这边也是什么惭愧……反正,听得王魁鸡皮疙瘩直冒出来,明明知道都是违心的话,大家说起来却那么自然,那么和顺,着实让人听郁闷的。

    “既如此,那老爷子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这次来就是给你大声招呼,你们这些年的赋税没收过,那是大人看大家日子过的疾苦,体恤大伙……您老说,是吧?”

    “那是,那是!”老村长的无奈王魁是看在眼里的,嘴上没说,心里却是鄙视开了:‘不说那是,难道说不是啊?’这个刘大庆确实是个老行家!

    “可现下大人也有大人的难处,况且竹林的现在也不是以往可比的。所以打人希望以前的也就算了,今后大家一定要按时交纳……最好,这次我就能带回今年的赋税,也免得下次再跑……”该说得说了,该做的做了,刘大庆的工作也就完成了大半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着就好。

    “方大人啊,不是老修补想交,是村里确实还是很难啊,要是……”

    “好了,老村长,你别搞错了,不是方某人在逼你,在下只是公务而已,至于你们交与不交我都没有意见,不过……”方大庆标准的官腔,不过不管他怎么说,王魁从头到尾都是听着。

    “不过我能等,也不介意多跑两次,只是村长你想,这是多少年来县承要你们交税,这次收不到,你觉得县承大人会不会很没面子,要是他觉得要找回面子,‘抗税’可不是小罪名的。”

    “老朽不是那个意思,决不是那个意思。那依您看,咱们该怎么个交法?您也知道,我们这个地方也实在是困难,村户们是没有多少的!”听他这么一说,老村正知道今天的事是不能善了的,得罪县太爷的事可不怎么好。

    “这个怎么交嘛……”怎么交方大庆来的时候县承倒是交待了的,自然是越多越好,但竹林确实太穷,能收多少就看方大庆的本事,也就是说,搅得够多那就是方大庆的功劳,少了也没关系,总之有就别放过。

    “我看丁税田税是免不了的,历年竹林都没有征兵,补个兵税那也是应该的……”一拍大腿,方大庆就开始悉数各种名目的税款,一口气就有六七种了,要是不打断估计还有更多。

    关于税收这事,因为从开始修路的时候王魁就知道官府过来那是早晚的事,所以王魁曾经专门找全叔问过,不过依全叔的看法,目前竹林交上三到四种也就足够了――这完全得益于武穆王(马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