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庄子

一个庄子第9部分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最新影视网站无广告
    ,只要他们喜欢去做就好了。

    第一天晚上,王魁的队伍是在夹别村落的脚,村子里给做的饭菜。第二天一大早,天都没亮大家就起来准备,一放亮就出,没出八里地就从官道上下来走竹林小道(就是通向竹林而得名),夜里在一个叫沙坡的地方露宿。这里正好是一办多点的路程,而且有一个土坡曾经出沙被人挖出好大的一块平地,四周也比较开阔,很适合大队落脚。马队的人把马圈起来在四周,人在中间点了两队火。

    “小飞,你这么小也跟许同他们出活了?”王魁问坐在身边的一个男孩子。

    “我不小了,都十四了,爹说,我干两年攒点钱就给我取堂客呢。”叫小飞的孩子有些不服气的回答,可惜语气中明显的很孩子气。

    “小飞,怎么说话呢?公子,孩子小不懂事,你别介意。”一个看上去二十七八的汉子从远处走到火堆边,边走边不高兴的教训了小飞几句,小飞立马低下了头,看不到是不好意思还是不服气。

    “呵呵,许大哥,没什么?我看这孩子挺喜欢他的,所以和他聊聊。马喂好了?”

    来人就是王魁说的许同,他和小飞还有其他几个都是马队雇佣的马夫,经过一天的相处,王魁才了解到,这二十几个马队里的人,只有很少的几个是驮队的人员,他们负责安排马匹和人员。而看马牵马还有搬东西的就多数是象许同这样依靠马队和商铺雇佣生活的人。

    马队的负责人是个叫秦安老头,王魁不太喜欢他,他太古板了,一直都是像谁欠他十两银子不还一样,所以王魁离他远点,跑来和这些伙计一堆来了。

    “恩,喂好了,小飞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脾气有点倔,怎么说他他都改不了。公子脾气好,要是换别家老爷,他的屁股保不定要受罪呢!”许同又看了看低头的小飞后,摇摇头说到。

    “年轻人嘛,呵呵,多少都有点脾气的!“王魁笑呵呵的说到,他到是忘了,他现在看起来也就是二十左右而已。

    许同奇怪的看了王魁一眼,眉头一皱,似乎想起什么事,最后他说到:“公子,我听你家伙计并文说,公子还要找打杂的伙计是吗?不知道我行不行?”

    “你?为什么,你在马队过得不好?怎么想到我家里干活?具我所知,一般跑货的伙计工钱不可能比一个家里的伙计少的啊!”王魁好奇的问到。

    “哎!……”许同叹了口气,“工钱还算可以,不过马队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接着他讲起来自己不想干的原因,说起来不是钱的问题。

    许同在南怀边上的一个小村出生、长大,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马帮谋生帮补家用,十四岁那年父亲同马队出货到外地,结果遇上了马匪,一去不回。也是从那一年,许同开始做学徒,走马帮出活挣钱帮补家用。虽然恨这个夺走了父亲生命的职业,母亲也不愿意他步父亲的后路,不过家境的清苦和母亲头上的白让许同不敢冒险做改行的决定。

    “……现在家中老母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要是哪天有个好歹,我又是家中独子,她连个送的人都没有。今天看公子对待下人极好,又听说公子家里还缺伙计,许同别的能耐没有,一把子力气还是有的,要是公子看得上,我想把母亲接过来在竹林落脚。一边可以糊口,一边也可以侍奉母亲。”许同不知从那里拾来的一木棍,捣鼓着火堆,就是不敢看王魁,似乎很没有地气。

    王魁看许同的表现觉得很奇怪,又问到:“怎么,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吗?百行孝为先嘛!你能为老母如此做很难得的。”

    听王魁一说,许同更有些不自然的说到:“呵呵,老爹在我小时侯多半时间都在外跑。基本上是我娘一个人好容易才把我拉扯大的,刚才我还怕公子说我没志气,想来公子一定也是个孝顺的人。”

    王魁不置可否,‘是啊,我到是想孝顺一下,可惜还没来得及就……’摇摇头,抛开那些想法,王魁对许同说到:“好吧,我是在找人手给家里做些杂事,不过如果是你来的话,做些杂事大材小用了。恩……!”

    “公子,不必为难……”

    “停停,你误会了,我不是说不收你,这样吧,你先来,暂时帮全叔……哦,就是管家,给管家打打下手,今后怎么安排以后再说,不过工钱我可只能按并文他们的给你,不然对他们不公平。你母亲要是来了,我给你安排个厢房先住下,要是你想置办个钱我也可以先给你垫付着,以后从工钱里扣……”王魁自顾自的说着,声音越来越响,引起了其他打嗑的伙计的注意。

    “公子,你给许同置办个什么?许同你要成家了吗?要置办聘礼?”一个小厮浑浑醒来,也不知道听的是那节,胡乱就开口了。

    “真的?不是吧,许大哥不是天天都和我们出货吗?什么时候认识女人了?”另一个接口问到。

    “那有什么,你有不是天天跟着他屁股后面,保不准晚上回家拣了一个呢?”

    “也是,别说,昨天在夹别老刘家的哪个娃子长的真水灵。”

    “去死,你什么眼神呢你?那也叫水灵,瘦得跟猴子似的。那像我老婆,屁股又大……”

    王魁和许同两个当事人都没说话,许同就是笑了笑,也许早都习惯了这帮子汉子。王魁就不一样了,嘴巴张成o型的,眼睛都忘了眨巴了。心想:“这都什么跟什么呀,比那后世的报纸还能扯蛋,真是瀑布汗……”不过也许王魁自己都没现,他本就是喜欢这样小吵小闹,简简单单的环境,才和他们坐在一起吧,而远离另一堆客气来客气去,没一句真话的人群。

    回竹林是一路平安,其实本来就没什么危险,毕竟路只是难走,并不是太远,至于护卫,那是规矩而已。

    腊月十九傍晚,王魁在从竹林离开的第九天回到竹林村。老村长李老爷子来接自己王魁到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在老爷子看来,王魁无疑是在村子做好事,他有所表示这到是常理。不过没想到的是,老村长居然带着村子里的老老少少出村一起迎接王魁,加起来上百号人,把村口的小土坡站的满满的,着实让王魁受宠若惊。

    王魁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老村长人老了,可眼力相当了得。老远的他就冲王魁招收,等王魁走得进了,没等王魁开口,老村长就先喊了起来:“来了,小的们,敲打起来,迎东家回村了。”

    就在王魁疑惑的时候,从村长的后面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音。‘他们在演奏音乐吗?’王魁一边琢磨,一边仔细的看了过去。

    第十一章小卖部与过年

    在村张后面的都是村子里汗子,他们正买力的那里演奏着王魁所听到的声音。不看还好,一细看之下王魁有些哭笑不得:也不知道村长从那里张罗来的一堆‘乐器’,锣只有半边,敲锣的小伙手里拿的还是跟烧火棍;鼓到是个大鼓,不过显然是破了洞,哪个音听起来实在是有点不对味。唯一像样的大概就是那两支唢呐吧,不过吹的人显然很不专业,听了半天,王魁都只听到叭叭的声音。

    难听归难听,王魁还是很开心的,这么隆重的欢迎仪式,王魁想都还没想过的,村长似乎也察觉到王魁的异样,有些尴尬,只听他对王魁说到:“呵呵,大伙也就是对东家表示一点点心思,呵呵,公子别介意。”

    “介意什么。村长快别这么,大家让王魁愧不敢当啊!”王魁摇摇头,一边朝大伙打招呼,一边对村长说到。

    “那有什么,公子给村里人办了好事,这是大伙高兴,大家说,是吧?”村长说着对村民们喊到,立马一片回应声。

    “是啊,东家可是大好人呢!”

    “就是,其他地方那找去!”

    “村长书说的对……”

    王魁一边回应说不敢当,一边感慨:谁说农人不知恩?该说天下农人最知恩;点滴情,万份抱,也只有这些憨厚朴实的‘乡下人’才真正的做的到。也许这才是王魁喜欢农村,落脚农村的又一个原因。

    从南怀买的东西,全国刚又找了一支马队在王魁出后的第二天出。两支队伍一起运送,又花了五天时间才算完成。为了堆放这些东西,除了王魁原有的两间厢房,王魁还找村长帮忙立即修了一个新的简易仓库才算堆完。

    东西放给大家是从王魁回到竹林的第三天就开始的,中间到是还生了一件小插曲,王魁带回来的东西中举大米为例,换算下来,买进价格是三文钱多点一斤,折扣上请马队等等开销,大概也就是不到四文一斤,王魁本来也是想按着这个价格出售给村民的。不过最后,老村长的一句话堵住了王魁的嘴巴。

    “公子当我们是白眼狼吗?没有?那为什么让我们做这等对不起天地良心的事呢?你帮我们一个大忙,我们却让你吃亏。如果是这样,我老头子第一个不要这次的东西,我自己走到南怀城去买。要不就饿死我自己好了。”不知道是大家都这么想呢,还是老村长本身的威望太高了,所有村民集体拒绝在王魁那里对单子。最后商量,王魁以每斤五文的价格买给村民们。剩下的其他东西不多,价格都比米贵了不少,不过有了米的先例,所有人都很有默契的把王魁给的价格提高了一点点,当然,王魁本来也没想占大家便宜,所有的东西保证了质量不说,也比大家去零买需的市场价格低,更省去了跑几十里山路和商人讨价还价的艰辛(古代等级制度太严格,想讨价还价,如果地位不平等那么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容易的)。

    不过即便所有的事都好商量,还是由于王家的人手实在太少(做家丁的还是王魁走以前的四个,丫鬟到是增加到五个),放的速度很受影响。最后连王魁、斌子、依依都加入其中,帮忙核对单子,收钱,大洪则加入了搬运的行列。

    最后一批东西运到竹林的时候,王魁一队人运到的东西连一半都没有出去。

    “全叔,这可不行啊,眼看就到年了,照这么下去可不是个办法。”王魁对于这样的情况,想了想后找到全叔商量。

    全国刚是随第三批次的马队来到竹林的。刚刚来都没休息就加入忙碌的行列。王魁找到他的时候他还刚从仓库那边回来。

    “恩,公子看找那家帮忙比较好呢?”

    “恩,我看就老林他们家吧,不过也不能老要人家帮忙,你看多少合适就给点补贴,补贴?恩,就像衣服破洞给补上……,哎呀,你别管什么叫补贴了,就是人家给我们帮忙,你多少给点钱,明白?”对于王魁新鲜的词汇全家上下已经习惯了,全叔还好也没有多追问。

    两人又商量了一会,王魁想到一个办法,由于有些担心,所以王魁还找来了老村长:“村长,我有个想法,不过不知道行不行,这次大家要的东西实在有点多了,要想一户一户的完,全竹林我怕到过年都忙活不过来,所以我觉得干脆不了。”

    “啊?公子不给大伙了?”老村长一下子急了。

    “不是,那能呢?我是这么想的,你看,我的哪个仓库就在那里,东西就在里面,我把老林家雇过来专门帮我看管,无论米,油,醋,还是别的什么,大家如果需要什么,随时都可以过来买,当然,价格嘛,明天我把他张贴出来,我保证无论今天,还是今后都不会变。不过我也就是怕这样一来,大家会想村长你刚才一样的反应,所以才找您老来的!”王魁笑笑的看着猴急的村长,他还第一次见这个老人家这么手足无措的样子。

    “哦,呵呵,吓老头子一跳哦。!”村长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王魁就是想到了小卖部,王魁小的时候,家里就是开小卖部的,一个村子独家经营,生意可好了,不过王魁到也并没有指望小卖部挣钱,他只是觉得这样好过现在劳民伤材的去奋物质还不如变相的开个小卖部更方便大家。

    第二天,腊月二十三,‘竹林小卖部’正式开张营业,没有鞭炮,没有剪彩,连个铺面都没有,就有林雷和王家的一群人站在仓库的门口,准备迎接他的第一个,不,应该是第一批客人――虽然有王魁的承诺,还加上了村长的做保,不过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希望东西摆在自己的家里,还有一部分人确实是需要给家里补充些物质。

    “大伙别急,也别挤。东西就在里面,价钱又不变,还怕你买不到?”即便估计到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回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真正看到竹林的村民们互相拥挤的想先拿到自己单子上的东西的时候,王魁还是有点受不了。

    “先给我吧,我的东西少……”

    “给我吧,我先抱的单子呢!”

    “你别挤我啊,老四”

    “我家没粮了!”

    “你家还有呢,我昨天都看见了,我家真的没了”

    “王五,你放屁。”

    ……

    “停,都别挤了,仓库关门……”家丁杨并文手脚比较快,听到王魁的吩咐后,‘晃荡’一下子就将关的死死的,大洪更恨‘嗖’的一下子窜到大门前,连杨并文和门一起全当住了。

    静,一片宁静,所有的推挤,议论,都停了下来,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的看着王魁。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搞什么呢?啊?我王魁什么时候对不起你们了?我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话了?你们连老村长都不信了?看看你们几户,像个什么样子。”王魁冲着前头的几个人劈头盖脸的指责到。王魁从来都没有在大家面前红过脸,一时间大家才记起,人家可是大家的东家,虽然这个东家似乎很好说话,不过东家就是东家,现在的这个样子似乎太不给东家面子。

    不过王魁也觉得自己一时气头上,说的话也重了点,他虽然想做个地主老财,可是毕竟他不是,所以他不会用地主老财的眼看看待自己。

    “咳,恩。啊,大家别急,我说话还是算话的,如果不放心,还是可以立即来买你想要的东西。只要不过量那么都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大家觉得信得过王某人呢!东西我就先替你们保管着,一旦哪天你或你家里需要了,马上都可以从我这里买到的。”

    看看大家你望我我望他的没有反对。王魁又接着说到。“就算大家要现在要的。排好队,这样我这里也好安排些,要不然越忙越乱,越乱越忙,到头来还不耽搁大家的时间吗?”

    “东家有理,大家别太不像话了。”

    “对对,算了,我也不急一时,哪天再来吧”

    “恩,要的排队,排队!”

    ……

    场面总算稳住了,对单的对单,提货的提货,不但速度快了许多,这里的人手也似乎空闲出来了几个,王魁正松了一口气,站在一旁看大家忙活,忽然一个恬美的声音响了起来。

    “魁哥,这边也没什么事,我就回家准备去了?”

    “啊?哦!……”王魁回头一看,依依一张玲珑的眼睛正对着王魁眨巴眨巴的。“去吧,等等,准备?准备什么?”一愣神的工夫,王魁下意思的回答,又觉得有些困惑,所以问到。

    “呵,你啊!都忙昏了头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依依难得冲王魁嬉笑起来,用细细的手指了指天,配上草绿色的紧腰长衫,显得那么活波可爱。从跟随王魁离开黄家到现在,依依渐渐的已经出落成十八大好年华的姑娘,但是也不知道是当丫鬟的时候被练出来的神态还是天生的,总之在王魁的眼里依依一直都是那么甜美却缺少一丝灵气。

    不经意间依依的一个小小调皮,王魁不知道是自己从来没有现,还是自己从来没有认真对待,眼前的这个女孩居然这么美,美得让人心醉。风吹动她的衣袖,带起的是一片片的歌声和云彩。

    “魁哥?魁哥!别看了,依依不好意思。”王魁极不耐烦的寻找声音的源地,正想骂到‘你着该死的大洪’猛然醒悟,自己看的出了神,而依依低着头,脸红的跟苹果似的,大洪的‘善意’定然恨恨的刺激了她。

    犹豫了一下,最终依依只能一剁脚,转身跑了开去,到是丫鬟小香只顾偷笑,忽然现主子都跑了,这才急忙追了上去。留下一片笑声和王魁的尴尬。

    第十二章送灶神爷上天

    第十二章送灶神爷上天

    依依跑了几步,又想起什么了回头冲王魁说到:“送灶可是大事,不能误了时辰。你们忙完了赶快回来吧!”

    王魁一直没从刚才的气氛中解放出来,知道听见依依在远处的喊话。

    “送灶?那是什么?”王魁不自觉的问到。

    “送灶神爷啊,呵呵,魁哥不是真想依依想到傻了吧;”接话的是斌子,他一说完,大伙全笑了。这下子王魁知道出问题了,不过还好,一向这些事他从来不管,现在沉默才是应对的唯一正确方法。

    不过王魁还是好奇的想到:“送灶神爷?管厨房的灶神吗?有这么一说?”

    人,只要是忙起事情来的时候,时间都过的飞快的。一转眼到了傍晚,排队买东西的人稀稀拉拉的都散了。‘都回家吃饭了吧!’王魁这么猜想。

    “魁哥,时间差不多了。依依姐那边估计也差不多了吧,我们也该走了,要不可以得罪灶神了,呵呵!”

    斌子冲王魁开玩笑,不过王魁一点都不喜欢这个玩笑,因为王魁一点都不清楚这个节到底怎么弄,自己毕竟是一家自主,要是出什么洋相可就真的好笑了,郁闷的是又不能问,看起来这只是个常识而已,问出来本身就是个洋相。

    王魁知道古时候过春节比现代要隆重,礼节也更繁多。可是这个知道是有限度的,就好比谁都知道战国是强秦一统天下,可是具体怎么统一的就未必知道其中的细节。

    说起来祭灶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一项过春节时腊月二十四这天为全家人祈祷平安的一个祭祀灶神的习俗。新建的仓库离王魁家并不远,关上仓库的门,嘱咐老林晚上注意安全后,王魁有些紧张的随众人往家里走去。

    “来了,等你们好就了,魁哥,现在开始吗?”刚刚到家门口,王魁就现依依早早的站在院门前等候了,看来这个仪式还是很郑重的。

    “恩,你先过去吧!”王魁本意是叫依依带路,不过依依奇怪的看着王魁,却没有迈步,其他人看着王魁。他那里知道,俗语有云≈ap;ot;男不拜月,女不祭灶≈ap;ot;,女人是不祭灶的,原因嘛,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生外心,既是有避≈ap;ot;男女之嫌≈ap;ot;的意思,不过不管知道不,反正话已出口了。

    “完了,一开口就错,看来依依不能去。”王魁一看大家的反应,也顾不上对不对了,立即改口到:“我是说,恩,我这就去。”

    “恩,厨房都准备好了的,都是自家人,全叔他们都去吧,你说呢?”依依对王魁询问到。

    “恩,那是当然,其实…”最终王魁还是没有问出口,让全叔他们参加王魁当然没有意见,也正是由于依依这么一提,王魁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关键就看全叔的了。

    从前(来这里以前)王魁就是个懒汗,一直都不怎么会弄吃的,到易城以后就更不用说了,他连厨房什么样子都没机会参观。而在竹林,厨房一向是依依的天下,王魁不喜欢,也没准备插手。所以算起来他才是第一次真正的好好打量自己家的这个小地方。

    王魁家厨房在后院,大概就十五平米的样子。王魁一进门注意到的就是左面的土灶,平平方方的,小的时候王魁家也有过,现在只觉得还蛮亲切的,而灶抬底下的送柴孔还呼呼的还冒着火气。

    等所有人谈谈笑笑的都进了厨房,王魁也将里面的全景都扫描了一下,除了灶台,王魁现了一个比较醒目的东西,神像,神像下面还摆了张桌子……

    ‘恩,应该就是那里了,还好依依都准备好了,要不可不知道怎么蒙混过关。偷偷的王魁笑了。

    王魁走到灶神爷面前看了一小会,转过身看着大家,进来的人还有斌子,大洪,全叔以及四个家丁,王魁最终把目光停在了全叔身上。大家见王魁这副模样,知道他要说话,也都安静了下来。

    “咱们家说起来比较特殊,居然没几个是同姓的人,不过大家也应该知道,只要进了王家的门我也从没有把大家当做外人看,斌子和大洪不用说,他们本就是我兄弟,尤其是全叔、还有并文你们四个。从前的算我没有表过态,那是我的不是,那么趁着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我希望你们明白,我是真心的把你们当一家人的,好了好了,我一向不喜欢说这些,今天就这样了。”王魁平平淡淡的说着自己的想法。

    听到王魁说的话,全叔还是比较平静的,毕竟跟王魁也有好长时间了,王魁话里的意思他是相当明白的。杨并文、付波等四个家丁到是表现得有些激动,毕竟他们从没有见过这样善待自己的家主,听都没听过。王魁看了看各自的反应后,接着说出了自己说这翻话的目的:

    “既然是一家人,当然是长为大,所以,全叔今天由你来主持家中的祭祀,我想灶王爷是不会介意。”说完,王魁走到一旁,把灶王爷的神台让了出来,示意全叔上前来。

    ‘扑通’全叔既没有上前,也没有说话,只见他眉头颤动的望着王魁凝望了好久,随后直直的跪了下去。

    “!啊!”王魁给吓了一跳,‘这是怎么了’一时间王魁没想到,自己的话那么有杀伤力,有点没反应过来。全叔也不是没给王魁跪过,不过那时候他才刚刚跟王魁,刚刚人了王魁这个家主,也就是一家子快从易城出来那会。不过在后来,他知道王魁特别讨厌这套以后不但自己没有行过大礼,还特别交代新来的除第一次进家门以外也都不许随便行跪礼。

    “全叔,我是真心话,你的心思我明白了。所以快起来吧,你可要给大家做好表率啊!你这一礼且不说我受不受,你这样做大家还以为我在收买人心,实在不妥!”王魁没有去掺全国刚,他知道全叔确实是被自己感动了才会反映过激的,说些客套的话反而显得虚伪了。‘虽然自己是无心,不过这样一家子今后也能更和气把’王魁这么想到。

    全叔还是没答话,而是慢慢的弯腰给王魁拜了下去。抬起头,王魁看见全叔又恢复了往常了平静,眼神坚定而有力,一如两年前易城城西,哪个环抱双臂护住给老母偷来的几个包子的中年流浪汗……

    送灶神的仪式总算是在全叔的主持下开始了,王魁不用自己操心以后到是兴致勃勃的参与了进去。先是上香敬酒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和现在农村过年的祭祀差不多。然后王魁只见全叔拿起供桌上的饴糖,并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

    王魁兴趣也来了,虽然不明白什么意思,也学着全叔的样子涂了起来。只听全叔边涂边叨念着一些话:“灶君司命走好,到了玉帝那里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原来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而这位大神是去天宫呢,怪不得要一家人来送送。

    “这一家子都是好人,都是善良人,来年一定降福,让王家人平平安安,高高兴,让王家地肥田丰……”全叔说的话让王魁大概能猜出送灶的意义所在,而做为家主,王魁觉得自然要说点什么才行,不然说不过去,时不时的王魁插嘴。

    “是啊,可都是孝顺人呢!”

    “恩,平安最大平安就好……”

    “不好的你原谅,我们改,您老就别说什么了。”

    在过去,春节其实应该就从腊月二十三(帝王家一般是二十三)或二十四算起,灶王爷这天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也就是王魁正在做的人们称为≈ap;ot;送灶≈ap;ot;或≈ap;ot;辞灶≈ap;ot;。传说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带回这户人家。所以,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当然这么重要的事情肯定是要交给一家之中的家主或德高望重主持才行,这也是全叔为什么知道王魁叫他做这个事的时候这么激动了,在全叔和起他人眼里。王魁此举不但说明王魁把全叔当作家人,更重要的事,这表明王魁喜欢并尊重全叔,把全叔当作家中长辈般对待。

    祭祀完灶神像,‘刷’的一下全叔将灶神爷的画像撕了下来,王魁一愣,随后明白过来“晕,还没完呢,还好不是我在弄。不然……”

    一行人全叔带着灶神爷的画像大头,后面的人拿着供品等出了厨房。来到前院,王魁看见依依、丫鬟小秋、小鹃、小香(买来的,王魁给取的名,姓保留,全叔说这是规矩)、厨娘(也是竹林的)等王家的人早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了。院子中间用一小堆芝麻秸和松树枝给堆成篝火的柴堆,看来是要点篝火的。

    王魁有样学样,同大家一起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以及供奉了一年的灶王爷画像、供品(除了能吃的)等都放了上去。然后,全叔拿来了点燃的火把子,交到王魁手中,王魁知道,点火的重任是自己的了,别人不会有这个权利。

    围着柴堆点一便,火很快烧了起来,院子被火照得通明。王魁整点得起劲呢,回头却见大家不约而同的跪了下来都看着自己,王魁急忙退回边上也跪了下来。

    ‘不会就这么跪着吧!’王魁郁闷的是跪下来以后全家都是静静的,没有人出声,无奈王魁再一次看向了全叔。

    还好,全叔没让王魁失望,不然这个灶神爷估计没送上天,而是要留下来过大年,肯定耽搁给玉帝做报告,然后王魁一家子来年倒大霉,呵呵。

    第十三章全叔的姓氏,王魁的春联

    第十三章全叔的姓氏,王魁的春联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只听全叔得到王魁的示意以后说了一句有点像那些跳大神的人说的话。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全家人都跟着念了起来,依依一班女眷显然并不知道厨房内的那一幕,可能正疑惑为什么不是家主领头,所以比男丁们慢了一拍。说完以后,全家还都叩头,这会儿轮到王魁慢了大家一拍。不过还好,谁都专心自己的事去了,没人注意到王魁小小的失误。

    “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全叔接着说。

    “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全家再接着说,然后扣头。

    “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

    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王魁一念一边想,“呵呵,别看,虽然麻烦了一点,不过还是很有意思的,那像后世那样,除了电视麻将,人们几乎都忘记了什么叫过年,无聊透了。”

    其实王魁不知道,这些事都是依依操办的,而小姑娘知道王魁不喜欢太过烦琐,和全叔一商量,办得简单点就好。换在别的财主家,还要隆重许多的,比如送灶君时,有的人家会请乞丐或一些会表演的人数名,乔装打扮,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

    王魁那里知道,‘送灶’的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只是后世的人们把他给忘了。就算一般人家,如果条件允许,还要宰杀黄羊祭祀的。

    《后汉书≈ap;p;p;8226;阴识传》记载:≈ap;ot;宣帝时,阴子方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ap;ot;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许多人家都会这么做。要是王亲贵族人家,那就更不用说,操办的规格是同大年夜一样隆重的。

    灶祭完成后,当然要把晚饭解决了,平时吃饭都是王家人和下人们分开吃的,不过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前段时间又都忙着小买部的事儿没有时间,王魁提议全家人一起吃,热闹许多,气氛也很愉快。

    “公子,国刚有个事,不知道能不能说!”王魁正高兴的时候,全忽然来了一句。

    “你说,今天怎么了,说话妞妞捏捏的。说吧,我听着呢!”王魁先开了个玩笑,全家人也听见两人的对话,似乎有点严肃了点,于是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全叔身上。

    “其实我早这么想了,不过又觉得不好开口,不过今天公子一席话到让我下了决心,我想入王家改王姓,公子觉得可否?”全国刚的话很轻,不过分量却很重,而全屋子的人也都放下了筷子静静的听着。要知道,古人对于出生家门的观念远比现代人强得多,所谓行不能改名,坐不能改行并不是武侠小说中来的。

    王魁一愣,随即沉思了起来。其实他并不吃惊全国刚的想法和做法,从前的人们对于姓氏的重视,有时候可以做为表现亲密或感情深厚的一重形式。不过它也促使了人们有另一种行为,那就是‘拜家门’,常用于家主笼络人心,或下人们讨好巴结上位的一种方法。

    “我同意,但是我并不赞成你这么做。”王魁摇着头说得莫名其妙。全家人面面相窥都给搞糊涂了,全叔更是脑门全是问号!!!

    “这个……!”

    “呵呵,别急,听我说完。”说着王魁夹了口菜。

    “大家吃啊,边吃边说嘛,都别那么紧张,呵呵……全叔,我之所以同意,因为我明白你的心思。你不就是觉得我对你好你没什么可报答的吗?不就是觉得改了王姓可以让大家都认识到我是个怎么的和善,对待家人怎么的宽厚,对吗?”

    “我……”全叔刚要说话,王魁打断了他。

    “可是全叔,你想过吗?我为什么要让大家这么觉得呢?有必要吗?我想的是,你是家人,所以对你好,这个与你的姓氏又真的有那么对关系吗?还有,我对大家同你一样都好,斌子和大洪也都不姓王,他们是不是也要改呢?如果不改,是不是他们和我不够亲呢?不是的,他们都是我的亲人;那并文呢,傻波呢(付波,王魁起的小名)?小香呢?小秋呢?他们一帮子人进王家时间短,是不是他们就是外人呢?现在说也许你不服气,可是以后呢,是不是他们也都要改了姓才可以真的成为王家的一份子呢?所以,我理解你可以同意,但是你起的这个头说实话并不好,所以我不赞同。”王魁一边想,一边自顾自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呜……!”

    “呜……!”

    奇了怪了,王魁话刚说完,抬头一看吓了一跳,全叔还好,只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其他的丫鬟和伙计都低头哭了起来。“有必要这么夸张?”王魁郁闷的想。

    “是,公子考虑的周到,是国刚放不开,想多了,也是,心都放这里了,没必要太在意其他。呵呵!”全叔现王魁注意家里的其他人,环顾一下也觉得气氛不怎么对,又想了想王魁的话后,眉头舒展的说到:“一句话把,生国刚是王家的人,死就当王家的鬼好了!”冷不丁的全叔又冒出一句来。

    ‘啊?不是吧’王魁怎么听怎么觉得这话像怨妇诉衷肠,听得人全身鸡皮疙瘩。

    “呸!呸!呸!大过年的说些什么呢?罚,该罚啊,小姐来瓶……!”缕缕寒毛,王魁笑骂了全叔一句,不过骂到后面居然给跑题了,像是来这里前和同学朋友们喝酒打闹一样。

    “咋们家有小姐?说依依姐吗?”大洪问到。

    “我?我没做过小姐啊?魁哥你要来瓶什么,我帮你拿吧!”依依奇怪的看着王魁问到!

    “额!……!算了,吃饭吃饭,怎么都光说话呢?嫌菜不好?要不赶明咋家杀头猪,改善该善?呵呵!”王魁无奈的一边吆喝大家吃饭,一边心里郁闷的想到:‘我想啤酒你那里买去啊!’不过王魁刚说完。

    “哈”

    “呵呵”

    “太好了”

    “不过魁哥,扫尘日里杀猪可以吗?”

    “这……”

    除去王魁的郁闷,一家人恢复起初的热闹,说笑间更多了一点点的温馨,在这冷冷的冬日末尾,似乎春日快要来了。

    扫尘王魁一听到是就明白了,应该就是年终大扫除,保留到现在虽然没有具体的叫法了,不过家家必定都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的习惯还是有的。

    其实在古时候,从农历腊月二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章节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